渡荆门送别古诗翻译和赏析:著名五言律诗摘抄和诗意解答( 三 )


起句仄起仄收 , 是一首仄起不入韵 , 押平水韵“十一尤”的五言律诗 。这首诗是严格合律的 , 仅有第七句“仍怜故乡水”是“平平仄平仄” , 这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 , 即“鲤鱼翻波” , 是极其常见的变格 , 不是出律 , 如王勃的“无为在歧路”等等 , 都是这种现象 。
平仄另有专栏讲解 , 这里就不细谈 。我们知道它严格合律就行 。
颔联“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颈联“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严格对仗 , 符合律诗中二联对仗的要求 。
所以这首五言律诗是严格遵守格律要求的 。
我们来看内容 。
“渡远荆门外 , 来从楚国游 。”首联交代地点、事由 。
我乘舟渡江到了遥远的荆门外 , 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
“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 。”颔联就进入荆门外的景色描写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 , 和杜甫的“星垂平野阔 , 月涌大江流”可以一较长短 。个人很怀疑杜甫是在化用李白的这两句诗 , 他在写《旅夜书怀》之时 , 前后虽然相差几十年 , 但是以他对李白的崇拜 , 看到相似的情景 , 想起偶像的两句诗来并化用成自己的句子 , 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
当然 , 平心而论 , 杜甫的诗句感觉更好 , 有星、有月、有平野广阔 , 大江涌动 , 和李白远眺山川、大江的感觉还是有差异的 。但是两者抒发的感情是相似的 , 所谓英雄相惜 , 和而不同 , 都是好句 。
山随着低平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 , 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
“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 。”颈联依然在写景 , 不过就综合了时间段 , 并非完全是眼下的实景 , 有晚上 , 有白天 。晚上是看不到“云生结海楼”的 。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 , 云层堆积幻化出海市蜃楼 。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尾联运用拟人手法 , 把故乡流过来的水拟人 , 不远万里为我送别 , 其实正反映了李白对故乡的不舍 , 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不同于后来的律诗文法结构“起承转合”中颈联的转折重要性 , 《渡荆门送别》在颈联没有转折 , 而是和颔联一样的进行景色描写 。它是采取了“起承承结”的结构 , 首联起兴 , 中二联进行景色铺陈 , 尾联发感叹抒情 。
这和后来的写法是有区别的 , 这种写法从哪儿来呢?从五柳先生那里来 , 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 , 欲辨已忘言”就是对“采菊东篱下”、“飞鸟相与还”的感叹总结 , 这是魏晋玄言诗留下的总结性小尾巴 。这种特色直到谢朓才有所改变 , 诗最后一联不再总结陈词 , 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感悟 。进入唐诗后 , 这类作者感叹的尾巴就完全没有了 , 但是初唐的五律还是保持了这种首联起兴 , 中二联写景 , 尾联抒情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