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记忆作文怎么写?

一九七六年七月,一个骄阳似火的季节 。即将高中毕业(实则经过在岗补课后才拿到初中结业证书)的我,随着狂热的同学们一起贴出了属于我发自内心的大红申请书:我坚决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奔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成长为大有作为的一代知识青年&&七月二十八日,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悲惨的日子,这一天凌晨三时多,河北唐山发生了七点八级大地震,这地震相当于四百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将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 。就是在这一天,我这个整装待发的热血男儿依然按照计划,迎着大地震传导过来的余波,踏上征程,奔赴青年点,开始全新的知青生活 。二年半的知青生活留下的趣事很多,每每回想起来犹在昨天 。
晋杂五饭
刚下乡那会我们都很年轻,是一些十
八、九的毛头小伙子,基本上还没有谁离开过父母一步,在家里总会受到父母和长辈们的细心呵护,在父母的羽翼下健康成长 。虽然那个年代家庭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但毕竟每个月还是可以吃上一顿流着油水的饺子、面条,还有父母亲手烹炒的美味菜肴 。然而当上了光荣的知青的我们,生活水准则是每况愈下 。头一年新青年带着城里户口,还可以享受城里人的某些待遇,还是有供应的大米、白面、豆油的 。拿着饭票,无论新老知青都能吃到宣腾腾的白面馒头、香喷喷的大米干饭、顺溜溜的白面面条,尽管没能填饱那个总也填不满的肚皮,也总算是开了荤,一种幸福感溢满每个知青的脸上 。
然而到了第二年,没有了新的知青,这样的生活待遇也就随之消亡 。平日里再也看不到白面馒头、白面条,白花花的大米饭只能是我们梦中的食物 。生活在城里的我们这些知青,过上了远不如教育我们的贫下中农家里的生活 。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那一天清晨,早饭的钟声(一块悬挂起来的钢梁,由炊事员用铁锤敲击发出的响声)响起的时候,我取出三两饭票,会同同宿舍的几个伙伴,拿起碗筷,有说有笑的去食堂外排队 。
看到前面的知青端着一碗红红的高粱米饭返回的时候,我的心里不禁咯噔一下 。排到我的时候,我从铁丝网留出的豁口处递进去我的两只碗和那三两饭票,大师傅先给我称好了主食,我接过来的是半碗同样黑里泛红、长着小尾巴的高粱米饭,大师傅又从锅台上那个大缸盆里捞出来用咸盐水泡过的、两个长得极为相似、如机制一般的小土豆 。端着饭碗,我等待着几个伙伴们一起用膳,因为平时我们每次吃饭前大家都会风趣的开些玩笑,才动筷子的 。现在大家全都没有了兴致,大家手里捧着饭碗,面面相觑,没有一丁点食欲 。我说:吃罢,无论怎样也还是要吃饭的,一顿不吃可以,但这才是开始,还有以后的每一顿呢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都饿的慌 。大家想想我的话也在理,这才很不情愿的动起了筷子,慢慢的咀嚼着黑里通红的高粱米饭,咬着那能齁死人的盐水土豆,很多人的眼里流着泪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