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专家策划会 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特色是什么( 三 )


余秋雨由于1999年之后主持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文明遗址的历史性考察,他相继被联合国选为研讨《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参加“2005年世界文明大会”唯一的中国学者 。2000年以来,他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总标题下,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亨特学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场场爆满,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 。2005年春季在台湾各大城市的巡回演讲,每场都拥挤满了数十万名听众,被台湾媒体称之为“难以想象的余秋雨旋风”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所编的《倾听秋雨》一书,记录了这一盛况 。
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精英”和被环宇电脑评级系统测评为“中国坐标人物” 。
2008年9月10日上午,上海市教委“余大师工作室”在位于中国上海市华山路630号延安西路355号的上海戏剧学院内挂牌 。
2011年5月20日,余秋雨获颁第五届台湾元智大学“桂冠文学家”,成为该奖项继陈之藩、白先勇、郑愁予、高行健之后,第5位获此头衔的作家 。
2011年,由32家海外华文媒体共同发起,评选出中国当代“文坛八大家”,余秋雨先生位列榜首 。
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 。作者有意识地将他的散文与小说以最好的形式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小说化的艺术效果 。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趣味的人读懂、接受、喜欢 。其散文小说化艺术形态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注重故事情节的构建;二是历史现场还原式的虚拟,丰富的艺术想象 。余秋雨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散文创作规范,而采用了虚拟性的小说手法,发挥了合理的想象,把抽象概念的历史材料,给予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 。
《文化苦旅》共有31篇,以《都江堰》最短,也有3500余字,而压卷之作《江南小镇》有9000余字 。长篇散文能吞吐古今,驰骋中外,具有黄钟大吕的磅礴气势,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 。余秋雨散文的核心表达方式是议论,但又多与抒情融合,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正是来自这种用抒情笔法进行理性思考的议论 。
余秋雨的通俗体散文和央视百家讲坛一脉相通,甚至是百家讲坛的先声 。其贡献在于播散了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
3主要作品
《余秋雨作品集》
《余秋雨作品集》
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华》《何谓文化》《中国文脉》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等 。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987年授予)、“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其中,《信客》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都江堰》被选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科书 。2010年,余秋雨出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他的名字典藏于“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
九十年代著作
《文化苦旅》1992年(1992年大陆出版,2003年1月再版,1995年台湾出版)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代表作 。《文化苦旅》以余秋雨在全国各地的文化遗迹之地的游览过程为线索,以深刻思想和极具震撼力的语言,揭示中国文化内涵,考问历史和人生的深层意义 。《文化苦旅》向读者展示了余秋雨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以及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是当代散文领域的范例 。
《山居笔记》1995年
《山居笔记》
《山居笔记》
《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 。为了写作此书,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 。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 。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 。这种做法如果以经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诞不经,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为学严谨的态度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