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专家策划会 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特色是什么( 四 )


《霜冷长河》
《霜冷长河》
《霜冷长河》1999年
书中收录了关于友情、名誉、谣言、嫉妒、善良、年龄等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风格平实自然,行文简洁流畅,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社会现实和真实人性的深入思考 。
2000-2009年
《千年一叹》2000年
《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3张)
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
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 。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 。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 。”
《行者无疆》2001年
《行者无疆》记录了作者走过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的旅程中全部感受,为一部考察西方文明的随笔集 。
《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

《晨雨初听》2001年
《晨雨初听》收有《青年人的阅读》、《寻找文化现场》、《一个王朝的背影》、《遥远的绝响》、《最后的课程》、《人生的最后智慧》等文章 。
《晨雨初听》
《晨雨初听》
《借我一生》2004年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
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 。
“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 ——余秋雨
《笛声何处》2004年
《笛声何处》
《笛声何处》(2张)
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 。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 。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 。这本书要捕捉的,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的昆曲的笛声 。在《笛声何处》当中,余秋雨依旧以其一贯的文化的视角、散文的风格,关注的则是另一种历史的、音乐的非物质的文化 。余秋雨称,《笛声何处》的创作准备早在12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当时,《文化苦旅》还没有进入台湾,余秋雨赴台所到之处的一系列活动,均是以昆曲学者的身份受到接待的 。
《寻觅中华》2008年
《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2张)
纵观《寻觅中华》全书,并没有多少优美的词句和华丽的辞藻,其间多的是睿智的语言,以及一则则通俗的故事 。余秋雨也很少对山水名胜作具体的描述,往往是笔锋一转,人为地构造出了一幅幅浓郁而又深沉的人文图景,紧跟着便进入了直抒式的咏叹,继而以纵横四海的气势,挥洒着对中国文化的种种遐想和议论 。它为每一名读者解读了中华文化的壮阔和黄河文明的盛衰,使读者为文章的情绪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悟,从而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去思索人生、思索未来 。
余秋雨先生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共分六册 。首批推出有关中国的两本《寻觅中华》和《摩挲大地》 。
《摩挲大地》2008年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一书,精选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的一些著名篇章,但每一篇都由作者本人进行了大幅度的精心修改 。书中的后半部分有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生态的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 。全书220千字 。
从此,余秋雨的全部文化散文著作,均以这套书的文字和标题为准,之前的所有的版本不再印刷,免误读者 。
《历史的暗角》2009年
《历史的暗角: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作者余秋雨无疑是今世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家 。《历史的暗角:余秋雨的历史散文》收录的篇什历来被文学史和读者目为历史、文化美文的典范之作而广为传诵,堪称秋雨散文中的泰山北斗 。读者自会体悟到余秋雨在历史追溯之中体现出来的心灵的震颤、思考的重量 。
《余秋雨作品集》
《余秋雨作品集》(32张)

《问学余秋雨》2009年
近十余年来,余秋雨先生一直在以亲身历险的方式考察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考察成果通过电视和书籍在全球华文界造成巨大影响 。本书渊源就是余秋雨老师在凤凰卫视主持的文化类座谈节目《秋雨时分》 。但在主持完《秋雨时分》之后,秋雨老师并没有匆忙推出改编版的相关图书,而是历时两年,几乎是逐字逐句精心完善和重新创作后,才郑重推出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