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儿素养的培育与引导征文学习感悟5篇

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为21世纪加速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的主干力量的青少年,其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已刻不容缓!下面小编整理青少儿素养的培育与引导征文学习感悟5篇,欢迎阅读 。
青少儿素养的培育与引导征文1
道德表现在日常行为中,它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人的具体的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体的生活的 。道德的学习与发展也是在生活的实践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无效果的 。如此说来,学校的道德教育总是以关怀学生的现实的生活为价值取向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就意味着学校在价值引导的基础上,通过系列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儿童品德的由“知”到“行”这一目的 。如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和各种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从中开拓了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学生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道德关怀意识 。因此,好的道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是必然地与生活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 。这是道德教育实践的含义所在 。
其次,再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年龄来讲,他们是儿童 。儿童在道德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许多错误概念或糊涂观念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要讲空洞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在进行通俗的说理和评价促进小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和富有积极情感色彩的体验 。当学生从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按一定的道德要求行为给集体、别人带来好处,得到舆论的好评的体验时,他们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育者的道德要求的正确性,从而加强继续执行这些要求的坚定性与热望 。
其三,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德育手段也应相应变化 。如果学校仅仅利用各种手段奖惩、约束儿童的生活中的行为,那么就把道德教育变成了道德控制 。这种道德教育不但不能培养儿童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断能力,反而把儿童训练成唯唯诺诺的服从者 。如此缺乏生活实践性,我们学校道德教育仅仅成为道德灌输和道德管制,容易失去道德教育的实效 。而在学校教育里一切会被认为是绝对适当必要的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了,而是严格的道德监督 。儿童是小心的生活在伦理之中,根本无从谈起道德的自主发展 。他们一旦走出学校,那些道德戒律的作用便不大或无用了 。而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化 。学校作为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受到影响 。因而学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手段也要发生变化 。如:在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我们可以积极开展“重在实践,体验过程”的课题研讨活动,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如此充分的发现、利用学校内部及其周边社区的各种社会自然环境等德育资源,积极的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有关德育信息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切身体验,真正对教育者所传送的品德内容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内化,将外在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品德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