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位置读书心得怎么写?

寻找自己的位置——读周国平《安静的位置》有感
初看到这本书书名时 , 就有一种触动让我在众多推荐书目中选择了它 。我向来并不喜欢看这种高深哲理的书籍 , 原本打算随便翻读几则 , 可是当我随意的翻开第一页之后 , 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注入我的血液 , 流遍了我的全身 。他不是宗教徒 , 但是他的话语比相当一部分宗教家更深刻 , 更纯粹 , 更发人深省 。他也不是演说家 , 演说家喜爱用华丽的辞职 , 夸张的表情和言不符实的承诺来吸引众人的眼球 。在他的文本里 , 我看见的只有一个相貌敦厚、平易近人的老师在那里向你娓娓道来——是生活的真谛 , 是宇宙的广袤 , 是人性的光辉 , 还是社会的无奈……看他的书 , 很平静 , 没有鼓动 , 只有抚慰 。周卫平先生的这本书恰恰勾起了我所有的兴趣 , 就决定把它完完整整的看完 。
这本书是由周卫平先生许多关于生命感悟的散文汇集而成的 , 有关于生活不同方面的论述 。该书所包含的哲理内容深刻又颇多 , 实非三言两语就能表达 , 且本人能力和阅历有限 , 有些书中言语亦不能深刻体会 , 所以就其中几篇散文写一些自己的感想 。
一、了解自我—— 读《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当人们在无尽宇宙前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时 , 回过头来 , 却又发现人自身原来如宏观宇宙一样丰富深渺 。生命全息说认为部分即全体 , 佛语则云“一即一切 , 一切即一” , 原来我们自身也是一个宇宙 。
每当退居红尘十丈的市楼一角 , 细细体味繁华与孤寂之间微妙的距离;每当独自将所有的烦忧暂且置诸头顶 , 如一柄寒剑 , 而偷得片时的惨欢 , 则洞彻己身的自省便成为对苍凉世界的告白 , 晚风如水 , 弦月若钩…… 人历世一遭 , 总要有所依托 , 否则便会空虚无聊 。有两样东西似乎人皆有求 , 在讲究实际的人那里被叫作职业和家庭 , 在注重精神的人那里被叫做事业和爱情 。这两种东西使人付出了无穷烦恼的代价 , 然而满足却是没有把握的事 。而更有太勤勉、太敏感的人 , 即使据而有之 , 却依然不能摆脱空虚 。何也?原来是缺乏对自我宇宙的营造和洞察 。一滴水中可见太阳 , 同样 , 一个人可映照整个社会 , 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而独存的 。但人又不能一味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 , 而必须在自己生命的土壤中扎根 , 在人生的大海中抛下自己的锚 。固然 , 我们欣赏人们生气勃勃地去创造事业 , 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去如痴如醉地沉入情海 , 尽情地享受生命 , 但是 , 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 你仍然属于你自己! 是的 , 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 有一个既映照他人又有别于其他人的自我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在这个小的宇宙中 , 珍藏着你最宝贵的矿藏 , 任何他人都不能来挖掘它 。人的心灵是一本奇特的帐薄 , 只有收入 , 没有支出 , 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欢乐 , 都日积月累地化作宝贵的体验收入其中 , 自我回味、自我陶醉的境界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 哪怕回味是苦涩的 , 陶醉是虚幻的 。人生是一本特殊的书 , 我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 。对自己 , 我们要学会书写 , 也别忘记及时阅读 。写就的生活 , 已无法更改 , 而要使平淡的过程变成有益的经历 , 我们就要静静地品味 。我们也有坎坷 , 也充满沧桑 , 也有过沉重 , 同样也一路披荆斩棘?从个人成长的历史中 , 可以读出深刻的内容 。这种阅读不是为了检验我们的记忆力 , 而是为了唤醒我们沉睡的那一部分感觉;不是为了速成我们的表达力 , 而是要培养一片思维的土壤 。读懂自己 , 读透自己 , 才能理解潮起潮落 , 风卷云舒;才能理解山与崎岖 , 河与激流 。没有人给你讲解 , 所有的体会都只能通过阅读;可以不用眼睛 , 但必须用心灵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 营造一个适当的自我世界 , 也许是人适于自然与社会 , 于孤寂中创造自己恬静的小宇宙的秘径 。徜徉在这同样深渺的小宇宙中 , 生命的征帆才会不倦地驶向自在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