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位置读书心得怎么写?( 五 )


正如他所说思考死是有意义的徒劳 , 思考本身是段有意义的历程 。因为作者发现寻找愿意死的理由仍让自我走向虚无 , 但在寻找中也收获不少 。既已知徒劳 , 不如积极进取 , 不过同时不妨给自己保留一种死者的眼光 , 以便在必要的时候甘于退让和获得平静 。我想与大家重温他的那段探索 , 也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份收获 , 我写此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理由一:我们死后不复存在 , 不能感觉到痛苦 , 所以死不可怕 。这条理由是伊壁鸠鲁首先明确提出来的 。
周怀疑的理由是无感觉也无幸福 , 他举例说酣睡只为醒来时精神饱满 , 可见周先生是恋生的 , 他的恋生是深刻的恋生 。
理由二:顺从自然 , 服从命运 , 心甘情愿地接受死亡 , 这是斯多噶派的典型主张 。
周反驳理由是不愿意愿意死 。
理由三:死亡的普遍性
周反驳死总是自己的事 , 不存在一个一切人共有的死 。他指责上帝把人的渴望灵魂不朽和终有一死的肉体结合在人身上 , 简直一种恶作剧 。我个人认为 , 由此可见周宣扬的自我和渴望不朽灵魂因而不肯接受第三点理由 。
理由四:死后与生前不是都有段永恒的岁月 。
周怀疑 , 生前虽没我 , 但死后有我 , 因我的存在 , 我才知生前的那段岁月 , 而我死后所有的岁月都与我无关 , 永远不可能知道 。我自己反而觉得 , 周是不是否定人的预见性 , 和现世的人对未来世界有限的担当 。也难怪他在《人不只属于历史》一文中拥护加缪对历史使命感进行清算的哲学著作中的观点 , 只是加缪的观点并未否定历史担当的人而是为反对迷醉形式道德原则的人生 , 提倡另一种在历史之外有着人生简朴的幸福人生 。若把死看得如生前生后永恒的岁月那般平静 , 上帝岂非与人在与人开玩笑 , 就像海上的泡沫 , 破灭与它是否存在没任何关系 。
理由五:永生是否值得向往
周驳斥承认永生和寂灭皆荒谬 , 前者不合生活现实的逻辑 , 后者不合生活本能的逻辑在哲学的理解中周老无法找到接受死的理由 , 但他由此获得的对死的态度 , 是我很赞同的 。你的存在本是若干的偶然 , 也有可能不存在 , 你就不必把死当回事 。正如作者所说我不再劝说自己接受死 , 而是努力使自己相信某种不朽
在哲学理解中找不到答案 , 作者又走向宗教和艺术中接受死亡的灵魂 , 只是作者最后醒悟 , 宗教与艺术只能为自己编织一个灵魂不死的梦幻 , 这个梦幻叫信仰 。而这样的梦会使真正为死震撼的人要相信不死 , 但人首先牲畜化(那些从未思考死亡盲信者和没有信仰的人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