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夏诗词 描写酷夏的词句( 四 )


10.无奸不商
原是“无尖不商”,是说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 。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没一个好人了 。
被误读误解词语
“丰碑”古时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竖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 。《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 。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 。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 。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 。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 。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 。《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 。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 。
丰碑在当时,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 。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 。只是他们忘了原来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记了碑最原始的功能 。所以,后来有人开始在光秃秃的石头上刻字记录父辈的功绩,这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墓碑 。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则天的无字碑倒是歪打正着,有点符合古礼的要求 。
“五毒”原来是良药
“五毒俱全”,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用的词 。一个人如果称得上“五毒俱全”,那么此人就堪称“死有余辜” 。但是,“五毒”到底是什么,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堪称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是“吃、喝、嫖、赌、抽”,有人认为是“坑、蒙、拐、骗、偷”,有人认为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 。而真正意义上的“五毒”却和这些没有任何关系 。
真正意义上的“五毒”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五种药性猛烈之药 。《周礼·天官》说:“疗伤,以五毒攻之 。”这里的“五毒”就是石胆、丹砂、雄黄、礐石、慈石 。在这五种药材中,石胆主金创、诸邪毒气,丹砂主身体五脏百病,雄黄主鼠瘘,慈石主周痹风湿 。一般认为,所谓的“五毒”并不是每种药材都有剧毒,譬如丹砂、慈石并无太大毒性,但是五种药材通过加工之后合成,其药性就极其酷烈 。具体的作法是:将这五种药材放置在坩埚之中,连续加热三天三夜,之后产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药 。此药涂抹患处,据说有相当的疗效 。很显然,“五毒”之名虽然张牙舞爪,面目狰狞,但却有救人性命的效能 。说是五毒,却可以毒攻毒,最后却成了五味良药 。
“衣冠禽兽”本来是褒义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 。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 。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 。
“三长两短”捆棺材
“三长两短”常用来指意外的灾祸或者危险的事情,那么它又是源于什么呢?
在乡下人们是很忌讳说“三长两短”的 。通常认为,三长两短指的是未盖上盖儿的棺材,因为用来装死尸的棺材正好由三块长木板、两块短木板构成一个匣子 。所以在人们看来,这个词有些不吉利的意思 。
“三长两短”特指棺材的说法猛一听不无道理,但仔细推敲一下就觉得这种解释有些不妥当了 。如果指的是棺材,那么应该是有棺材盖的;人死后棺材岂能不盖上盖儿?不盖之棺焉能下葬?可是,如果有了棺材盖,那就不应当是“三长两短”,而是四长两短了?可见,这种解释有些牵强 。
那么,“三长两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据《礼记·檀弓上》记载,古时棺木不用钉子,人们是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的 。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 。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 。到后来,人们用钉子钉棺盖,既方便又快捷,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皮条也随之消失 。但是,这个词语却一直流传下来,在生活中经常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