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夏诗词 描写酷夏的词句( 五 )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火葬的推行,棺材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如果连棺材都绝迹的话,那么把“三长两短”指作棺材的说法也会像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的皮条一样消失 。那个时候,恐怕知道“三长两短”来历的人会更少了 。
“三教九流”话职业
在形容各色人等时,人们往往会用“三教九流”来概括 。那么,“三教九流”的说法究竟从何而来?“三教九流”指的是哪些人?
“三教九流”一般都被人理解为古代职业的名称,并被认为这是泛指旧时下层社会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 。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教九流”,往往含有贬义 。
但其实,“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 。“三教”排列顺序的先后,始于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 。《北史·周高祖纪》:“帝(武帝宇文邕)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
最初的“九流”,指的是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见于《汉书·艺文志》 。这九个学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后来,“九流”被用来代表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在“九流”中,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
事实上,“三教”和“九流”的名称,在最初并不含有贬义,只不过是对不同人群的概称而已 。自唐人撰《春秋谷梁序》中,把“九流”和“异端”并列后,加之佛教、道教迷信日盛,后人就用“三教九流”来泛指社会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各行各业各式人物,从此含有贬义了 。
“未亡人”限制性别
单纯从字面上看,所谓“未亡人”就是没有死的人,因此,所有活在世界上的人都可以称为“未亡人” 。但事情又没有如此简单,“未亡人”有它的特殊含义,并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只有符合条件才能被称为“未亡人” 。那么,“未亡人”需要什么样的资格呢?
《辞源》和《现代汉语词典》以及许多辞书,都把“未亡人”解作“旧时寡妇的自称” 。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未亡人”也用来泛指寡妇 。因此,“未亡人”既可以是他称也可以是自称,但有一点则是约定俗成的,从来未曾改变,那就是,未亡人必须是女性,所以,未亡人一定是遗孀 。如果是一个男人死了妻子,不论这个男人多么悲痛欲绝,他都是没有资格成为未亡人的 。“未亡人”只能是寡妇,不能是鳏夫,这就是未亡人的资格 。
在一首名为《爱情未亡人》的歌中,伍佰唱道:“爱情未亡人,四方我都在逃亡 。爱情未亡人,停下来不可回头 。爱情未亡人,迷失就是我方向 。”歌唱得如何暂且不去管,但是一个大男人自称“未亡人”不仅让人感到别扭,而且自称爱情的未亡人也不太妥当 。
无独有偶,《东方体育日报》在报道汉诺威球队主教练兰尼克即将下课的消息时,用的是这样的标题:“汉诺威为主帅‘办好后事’,兰尼克成‘未亡人’ 。”面对这样的标题,真让人有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
“附庸”也可有“风雅”
“附庸”原本指的是方圆不足五十里的小国 。也许称“小国”已经有些夸张了,因为“庸”的本义就是“小城”的意思 。因为太小,这样的小城没有资格直属于天子,而只能附属于别的诸侯国 。因此,“附庸”准确的意思就是,“附”属于其他诸侯国的“庸” 。
根据古代礼制,天子的领地要超过千里,公、侯的领地方百里,伯的领地方七十里,子、男的领地方五十里 。方五十里的领地就显得实在有些不入流了,这样的小地方不可能有任何政治地位,因此也就没有资格参加天子的朝会,附属于别的诸侯国就是它的宿命 。
但是,小地方就不能有小地方的“风”、小地方的“雅”了吗?
“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风”本来是指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诗经》之《风》就收录了从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附庸”之地虽小,但小地方有小地方的风土方物,小地方有小地方的人情民俗,因此,小地方也一定有小地方的“风” 。时代的强音让“周南”、“召南”那些大地方的人去演绎吧,小地方只抒发小地方的情感 。因此,“附庸”之“风”也有其存在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