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夏诗词 描写酷夏的词句( 六 )


“雅”即所谓正声雅乐 。难道小地方就不能正经八百地来回阳春白雪,小地方就不能在闲暇无事时练练美声?谁能说“附庸”不能“雅”?
因此,“附庸风雅”本来是个十分中性的词,无非是“附庸”之地的“风”和“雅”而已 。但这个词后来却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到今天更是发展到了极端,一般辞典对这个词的解释就是“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这是“以大为美”的审美观发展到极端的产物,这是对“大”盲目崇拜的产物,“美”和“文化”就这样被整齐划一了,其中折射出的心理十分复杂,耐人寻味 。
“鸡丁”前面冠“宫保”
生活中有一些事情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比如去饭店吃饭,大家喜欢点一道“宫保鸡丁”的菜 。可拿过来菜单时,常常会发现菜单上写成了“宫爆鸡丁” 。吃饭的人也许会想:“莫不是改了口味了?变成爆炒的了?”如果了解了“宫保鸡丁”的来历,就会明白这是一种误解:“宫爆鸡丁”原本应该是“宫保鸡丁” 。
“鸡丁”前面之所以加个“宫保”,是因为发明人的缘故 。这一道菜的发明者丁宝桢,是清朝一位很有名的官员,他是咸丰三年进士,光绪二年任四川总督 。据传,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尤其喜欢吃辣 。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时,自己创制了一种以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为主要原料的美味佳肴 。这道美味本来只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越传越广,尽人皆知 。
很多人知道是丁宝桢发明了这道菜,但是知道为什么被冠以“宫保”的人就不多了 。.
明清两代各级官员都有“虚衔” 。咸丰皇帝以后,这些个虚衔多用太保、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来命名,所以又有了一个别称———宫保 。丁宝桢资历深、官位高,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 。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朝廷加封他为“太子太保” 。因为丁宝桢的“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他发明的菜也由此得名“宫保鸡丁” 。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何为“宫保”,就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或“宫煲鸡丁” 。
灵柩不是棺材
按照以前的规矩,人死后要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也就是常说的“入土为安” 。丧葬的礼仪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为死者准备一副好棺材 。如今,民政部门进行殡葬改革,要求尸体必须火化 。而在某些地方,死者被火化之后,其骨灰还可以装进棺材里,然后实行土葬 。
近日看到一则社会新闻,说是一个做生意的人,赚钱之后就回老家,打算为祖辈换上好的“灵柩”,重新安葬祖辈 。看罢,不禁哑然:按照这位生意人的想法,本来是想给祖辈换换棺木;只不过,采访人员不晓得“棺木”和“灵柩”两词意义的区别,所以就犯错了 。
从汉语词典上来看,“棺材”和“灵柩”两词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只是“为装殓死人用的东西,一般用木材制成”;而后者是“死者已经入殓的棺材” 。简单来说,“棺木”里面没有装人尸体,而“灵柩”有了死者尸体 。可见“棺材”和“灵柩”两词并不是一个意思,千万不可乱用 。如果有人作古,亲人可以为他去买副“棺材”;如果是说去买一副“灵柩”,等于说买来一个有尸体的棺木,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荒唐的事情,估计无人会做这种蠢事 。
诗词
贫贱夫妻百事哀
误解:生活贫贱的夫妻,事事不称心 。
元稹悼亡诗《遣悲怀》有三首,都为名篇 。其一:"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贫困生活固然有诸多不顺心,然而,从诗中所说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可以看出诗人重在叙衷肠而不是说道理 。夫妻死别人所不免,但回想当年贫贱相守,而今伊人已逝,真可谓一事一悲凄,百事皆哀感了 。
横眉冷对千夫指
误解:横眉冷对敌人的指责与攻击 。
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 此诗作于1932年10月 。领导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高度评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认为"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1931年2月4日,鲁迅《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 。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是说流言猛于虎 。而当时鲁迅景况窘迫,"运交华盖""、破帽遮颜",似乎,"千夫"应该理解为"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