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诗词意象 古诗词的意象关于秋天的( 三 )


作者抒写他自己孤独寂寞、以酒浇愁的苦闷心情 。虽然是个人感情的抒发,但也是和当时现实有关的 。李白参加政治活动的时候,唐王朝已开始腐化,是李林甫、杨国忠和皇亲贵宦们当权的黑暗时期 。他们纠合党人,排挤异己 。李白既“非廊庙器”,又是性格傲慢,当然必为他们所不容 。因而在政治上始终不得志,从而对现实不满 。但作为封建士大夫的李白,既无力改变现实,也看不到其他的前途,因而他感到孤寂和苦恼 。本诗通过对月独酌,集中反映了这种思想感情 。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
开头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 。“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 。“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 。“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玉门关内关外,气势多么庞大,异域何其粗犷 。诗人巧借“长风”把“关”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
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 。没完没了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
中间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 。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 。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 。那无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 。此种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 。
最后四句描写战士“望归”的愁苦心情 。“戍客”“思归”愁肠百结,望着边塞荒凉景色,满面愁容,难以名状 。想家中高楼上的妻子、满头白发的亲娘和瘦骨伶仃的儿郎,一定也在这清冷的茫茫月夜里或站立楼头,或折柳门前 。他们举目远眺,思念着“我”这个也许永不能生还的征人 。此情此景,似乎可以听到他们一声声揪人心肺的惆怅叹息 。诗人将战士的思乡、家人的思亲融于广阔苍茫的景色里,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 。
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 。如果说李白的诗大多用“月”“旅”“酒”来排泄个人的愤懑的话,那么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 。
中秋节有什么意象啊(“花好月圆人团聚”乃是中国人民最向往和珍视的人间美景 。看着天上的圆月,就自然联想到人间的团圆 。
这一天,已婚的女儿一定要返回夫家,以喻团圆之意 。民间很早便有“宁留女一秋,不留女中秋”的说法 。
请你谈谈 秋 这个词的在古诗词中意象和作用一、伤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 。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 。
二、叹时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如: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 。(史达祖《玉蝴蝶》)
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
三、思乡
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 。”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 。还有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它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