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词大会动画片 儿童背诵古诗词究竟有什么用( 三 )


刚刚留学回国的秦先生向采访人员讲述他在英国经历的一件事:“一个人在国外很孤单,经常靠睡觉打发时间 。有一天傍晚,我睡得正酣,听到急促的敲门声 。我迷迷糊糊的,以为是同校的同胞叫我一起去吃饭,于是一跃而起,用汉语大声说:‘来了来了,一起吃一起吃!’打开门一看,是几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同学,正莫名其妙地看着我 。我这才彻底醒了,突然理解了小时候背过的那句诗‘梦里不知身是客’,顿时心头大亮,明白了诗中蕴含着多少悲伤、惆怅和惘然 。这件事让我明白,我是中国人,我是伟大而优美的民族的后代,所以现在我回来了 。”对于儿童背诵不理解的诗是否不妥这个问题,秦先生回答,“《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离开冰火岛前,谢逊曾逼迫他背下许多武功要诀,还说‘虽然你现在不懂,但先记着,将来总会懂的’ 。儿童背诵古诗词就是这样,绝对不浪费 。如果一个人不懂诗歌,那就少了一种精彩!”
本刊认为,古诗词离我们并不遥远,它的存在是祖先活过的证明,是生命燃烧后留下的痕迹 。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是流传千百年的民族血脉,早已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生命的深处,与我们、我们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的幸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不能用功利的思维模式去曲解它,正如我们不能认为只有浪花是大海,而海底的暗流可以忽略不计一样 。当下,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许多国外文化相继被追捧,而传统文化日渐式微,应该引起家长们的警觉 。
风物长宜放眼量
上海心理咨询师宋晓林博士认为,儿童背诵古诗词是件好事,对增强语言能力和记忆力、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但家庭教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可感情用事 。“正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所说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家庭教育也应该如此,只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孩子才可能受益 。”
宋博士解释道:“儿童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七八岁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学前儿童比较起来差别不大,到9~11岁,上小学的儿童能记忆的材料数量和学前儿童所能记忆的比较,一般可以增加一倍以上 。实验中,让学龄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同时识记15个单词,学龄前儿童平均能识记3~5个,小学儿童能识记6~8个 。同时,根据一些心理学的研究材料看,识记诗篇的能力也是在7~11岁这一期间开始有显著的增长 。有些家长让孩子从小背诵古诗词,孩子到了9岁以后,在记忆能力上表现突出,于是惊喜地宣称:‘我的孩子记忆力提高了,全拜幼时大量背诵所赐!’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从小没有背诵过古诗词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记忆能力也会大幅飙升 。所以,让学龄前儿童背诵大量诗篇的做法不可取,明智的家长应该把这项有益的工作留到孩子10岁左右再做 。”
北京儿童启蒙专家孙纪先博士赞同宋博士的看法 。他说:“总的来说,我不反对幼儿有选择地、适量地背诵古诗词,只要是有韵律的文章,包括儿歌、《三字经》、《弟子规》都可以背诵 。这种背诵,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准确度,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丰富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语言 。但家长要对背诵材料有所选择,让幼儿大量背诵那些既拗口,又难以理解的古诗词,奢望孩子长大后仍能牢记并能应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迷信 。前年我到一所幼儿园给家长们讲课的时候,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妈妈的鼓励下上台表演节目,居然完整地背出了《长恨歌》 。家长很得意,我却不以为然,心想,为什么不让孩子背诵一些简单的诗呢?这不是事倍功半吗?”
珠海家庭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雷云燕博士认为,儿童背诵古诗词值得提倡,但父母不应该把孩子会背多少古诗词当成炫耀的资本 。“据我所知,有些父母教孩子背唐诗、宋词的目的不纯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背几首唐诗,于是逼自家孩子也开始背;亲友聚会时,让孩子当众表演,然后父母享受教子有方的恭维……这些做法,暴露了父母的虚荣心和功利心 。要知道,幼儿理解能力有限,对古诗词大多是一知半解,背诵对他们来说是困难的、枯燥的,也就是说,大多数幼儿背诵古诗词是被动的,只是迫于父母的压力罢了 。长期做自己不愿做而且很难的事,事实上是在培养孩子的厌学情绪 。更糟糕的是,当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在人前表演,给父母争光,可想而知孩子会多么沮丧 。”
本刊认为,家庭教育事关孩子的未来,家长应具备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思维,不可人云亦云,一拥而上 。教孩子背诵古诗词也是如此,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家教内容,不可逼迫孩子背诵,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另一方面,正如毛泽东的古体诗《赠柳亚子先生》中所写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应该只盯着中考、高考,而应该高瞻远瞩,以孩子的终身幸福为目标,杜绝短视行为和功利思想,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让孩子领略古诗词的优美,则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