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申时诗词 与申有关的诗句( 十 )


万历20年(1592) , 汤显祖北还故乡临川 , 因家中人口增多 , 他想找一静处另盖新居 , 老友高应芳得知 , 便将自己在临川县城沙井巷占地960平方米 , 闲置不用的废旧房屋转卖给汤显祖 , 供其建玉茗堂 , 兴建宅邸 。新宅布局合理 , 中为玉茗堂书斋 , 左为寒光堂 , 右为兰省堂 , 前为芙蓉馆 , 后为清院楼 , 东有四梦台 , 全院共由6组建筑组合而成 , 精巧别致 , 美观大方 , 从此汤、高两家比邻而居 。明万历21年(1593年) , 汤显祖被升任为浙江丽水地区遂昌县知县 , 汤显祖治政以教育为本 , 为办学兴县 , 他将奉禄捐出 , 兴办了一所“相圃书院” , 意在造就将相之才 。汤显祖在遂昌县6年 , 创尊经阁、启明楼 , 并于学中建象德堂、于射园置灭虎祠 , 种种美政 , 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小县治理成为两浙的先进县 。汤显祖在遂昌任上未取一文赎金 , 未监一个好人 , 未杖死一名囚徒 , 其治迹生平 , 为后人所称道 。他自赋道:“杏花轻浅讼庭稀”;“市上无喧少斗鸡” 。因此越民无不颂其德 , 然而吏部奖罚不明 , 始终不肯嘉奖汤显祖 , 朝廷选官制度的黑暗 , 使汤显祖更加认识到社会的腐败 , 明万历26年(1598年) , 愤然挂冠弃职 , 归隐临川 。清康熙年 , 遂昌人民感念汤显祖之德 , 在遂昌为汤显祖建造了一座“遗爱祠” 。
汤显祖回到故乡 , 于玉茗堂设帐讲学 , 又于四梦台编演其所编的新剧《紫钗记》、《南柯梦》、《邯郸记》、《还魂记》 , 统称临川四梦 。汤显祖每写完一出 , 好友谢挺凉就协助他组织排练演唱 , 汤显祖领导的临川派戏曲 , 异军突起 , 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老戏曲派的吴江派 , 成为中国戏剧界的旗手 。
汤显祖为了向社会证实自己的教育能力 , 在临川创办了一所崇儒书院 , 四方理学节义贤至 , 无不以听临川之音而为人生一大幸事;而禅伯词英对汤显祖诗词更是赞不绝口 , 莫不依风景附随 , 形成一股汤学之风 。汤显祖的女婿刘同升承汤显祖制义之奇 , 于明崇祯丁丑科(1637年)蟾宫折桂登状元及弟;而其门徒陈际泰、罗万藻、艾南英、章世纯则继汤显祖理学文章 , 成为“江西四大家”;而司徒李太虚、御史傅朝佑、次子汤开远、义子汤维岳则承汤显祖刚直不阿之精神 , 皆以直声闻天下 , 不辱师名也 。汤显祖居家教学、吟诗、唱戏好不快活 , 但他的朋友都为他不能出山为官而惋惜 , 漕运总督李三才 , 不忍见其英才被埋没于乡间 , 特致书礼聘汤显祖复出为幕 , 汤显祖无心复出 , 坚拒道:“独愧身与公等比肩事主 , 老而为客 , 亦非予所能也” 。
汤显祖一生娶三妻 , 原配吴夫人生长子汤士蘧、次子汤大耆;继配傅氏是北京名门闺秀生三子汤开远、四子汤开先;而填房赵氏不育 , 过继侄子汤维岳为养子 。汤显祖五子皆以文才有声士林 , 而尤以长子士蘧餐英披秀 , 凤冠人群 , 3岁能读经、5岁能背文、8岁能著诗 , 汤显祖赞道:“蘧儿原是王佐才 , 何但文心一路开” 。故而汤显祖倾心造就蘧儿 , 并托友好董其昌荐士蘧入国子监 , 颇得祭酒郭正域的青睐 。明万历28年(1600年)8月 , 士蘧参加南京乡试时病亡 , 使汤显祖颇受打击 , 为悼蘧儿 , 他作念诗32首 , 但仍不能从梦中复醒 。汤显祖虽隐居乡里 , 侍奉两尊人 , 课教儿女而不问政治 , 但其文坛声望却愈演愈烈 , 吏部忌其名望日著 , 则以“浮躁”为名 , 于万历29年(1601年)将汤显祖追论削籍 , 想以此降低汤显祖的社会威望 。然而汤显祖是一代伟人 , 他的名望非但未因此而下降 , 反而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剧作家、教育家 。
明万历43年(1616年)汤尚贤夫妇先后下世 , 汤显祖思双亲过度而一病不起 , 明万历44年9月21日(1617年7月29日) , 一代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戏剧家汤显祖病逝于里 , 享年6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