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的特点|陕西民间文化——“秦腔”文化特征( 二 )


秦腔的特点|陕西民间文化——“秦腔”文化特征



秦腔剧照


服饰秦腔的服饰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律性的程式,尺寸的大小、质地的优劣、纹饰的选择 。色泽的浓淡以及各种颜色,都有着独特的寓意 。服饰的宽、大、长、直代表文、富;短、小、窄、曲,代表武、贫 。服饰厚、重、滑代表文、富;轻、薄、软、素代表武、贫 。龙、虎、山、石完整寓示刚强;花、鸟、虫、鱼零乱寓示智慧;静物、花草简单寓示善良;狼、狗、鹰、雕复杂、纷乱寓示凶猛;蝴蝶、花卉细小、素洁寓示美丽、窈窕 。深、素、暗寓示百思特网老、穷;浅、艳、明寓示少、富 。白色,寓示公正、纯洁、端庄、正直、少壮 。黑色,寓示清廉、凝重、严肃、粗豪、愚蠢、贫寒、愁苦、微贱 。红色,寓示伟大、热忱、忠耿、喜庆、可怕、危险 。黄色,寓示尊贵、明朗、稳练、衰老、无力 。绿色,寓示鲁莽、倔强、乖谬、险诈 。粉色,寓示聪明、活泼、风流、浪漫、荒唐、妖艳、淫荡、轻佻 。蓝色,寓示青春、敏锐、朝气、正派、义气、轻快 。雪青色,寓示优美、秀丽、柔和、舒适 。葱绿色,寓示智慧、宁静、沉默、安详 。紫色,寓示森严、持重、忍耐、果断 。古铜色寓示老迈、慈祥、苍劲、周密 。灰色,寓示软弱、不定、两可、冷淡 。


观众通过戏中角色所穿服饰的色彩,大致可以了解和判断他们的年龄、身份、贫富、少壮及其基本性格和情感 。


道具秦腔舞台布置可简可繁,既可以是村中竹木台,两盏煤气灯,也可以是城中大戏院,灯火辉煌 。秦腔演出秦腔道具设计巧妙、大气,变幻莫测 。一套一桌二椅,或数套一桌二椅,可以变幻无穷无尽的环境支点:既可以裸桌裸椅,代表门窗墙壁,表现陋室寒窑的冷落凄情;反之,也可以装饰得极尽奢靡,创造皇宫的富丽堂皇 。一个包袱、一根棍棒、一顶毡帽、一块笏板,可以扎制各种物品和造型,或者一无所有,或者应有尽有 。到了现代,则可以用纸扎出满树桃花,惟妙惟肖,或者火车、飞机、大炮一起上 。


代表剧目秦腔所演的剧目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 。它的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 。备受观众喜爱的曲目有《春秋笔》、《八义图》、《紫霞宫》、《和氏璧》、《惠凤扇》、《玉虎坠》、《麟骨床》、《鸳鸯被》、《射九阳》、《哭长城》、《伐董卓》、《白蛇传》、《梵王宫》、《法门寺》、《铁公鸡》、《长坂坡》、《卖华山》、《临潼山》、《斩单通》、《取洛阳》、《三娘教子》、《柜中缘》、《反延安》、《破洪州》、《三上殿》、《献西川》等 。


分布地区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和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的称为南路秦腔;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 。


甘肃秦腔主要流传在甘肃全境及周边宁夏、青海、新疆,酒泉地区秦腔分布在肃州区、金塔、瓜州、玉门、敦煌等五个县市区 。


传承保护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有限公司、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猛进秦剧团获得“秦腔”保护单位资格 。


传承价值秦腔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之产物,可以说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诸族音乐文化交流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支奇葩 。


秦腔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戏曲音乐文化发展的根基,它深刻诠释了汉文化的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 。


秦腔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为研究汉族文化、追踪古老艺术形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秦腔承载着广大西部地区人民的精神寄托,是人们互相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充分体现了它的历史性和现实功能 。


传承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秦腔受到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专业演出团体生存艰难,优秀演艺人才缺乏,传统表演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


传承人物马友仙:女,汉族,1944年4月生,祖籍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成长于陕西省咸阳市 。2009年6月,马友仙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申报 。马友仙为秦腔艺术流派“马派”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艺术专家”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