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诗词配画手抄画 鹅鹅鹅古诗图画( 三 )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 。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 。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 。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 。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 。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
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 。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 。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 。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 。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 。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
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 。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 。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 。我的脑子不肯休息 。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 。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 。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 。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 。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 。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 。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
(2)温故而知新 。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 。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 。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 。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
顾炎武自幼勤学 。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 。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 。”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 。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 。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 。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 。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