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诗词配画手抄画 鹅鹅鹅古诗图画( 四 )


毛主席怎样读书?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书、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 。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讯,五真正十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

书想
清晨,被一阵喧哗声扰醒,睡眼惺忪中听到隔壁传来读书声,诧异、久远,这声音仿佛来自过去,或许书中的墨香惊醒了那早已远去的昙花一现 。恍然想到是那邻居家的学生,现在是高考临近了,想必是在努力拼搏冲刺高考中 。
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熏醒了那段褪色的学海之涯 。那时书是如此的珍贵,能读书是一种渴望的奢侈,我自然很珍惜,有书必读,除了教科书,那些武侠小说、经典名著自然也不例外,通过这扇天窗朦胧中懂了江湖的险恶,人心的复杂,世事的难料 。阶梯,当之无愧 。
前几天突然想出去走走,便顺道去了市里的新华书店 。扑进这书香之气,顿时换了一种感觉,逛书店的人当中,非老即幼,年轻的屈指可数,大部分在教科辅导一类徘徊,文学、文艺、工具类书籍几乎无人问津,一楼的杂志栏和儿童读物部分倒吸引了不少人,可是买书的尚在少数 。整个书店难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冷落的很 。
再观当今书店市场,民营实体书店举步维艰,以致部分店面租给海参店节约成本 。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调查显示,过去10年里近五成民营书店倒闭,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 。另一则统计说,仅2007年到2009年,中国民营书店就减少了1万家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书店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书店,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数字化、网络化大潮来袭之际,线上淘书,网上订购冲击着线下书籍销售,实体书店在夹缝中艰难维持,境遇尴尬至极,却依然有很多守着中国文化的例子,不去跟随潮流,坚守着让人敬佩 。
把目光看向国外,实体书店正朝向综合零售方向发展,普遍走特色经营路线 。部分书店采取线上线下同时经营,同时不定时的举办作家亲临讲座活动,艺术画展欣赏,在观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开办茶餐厅,出售葡萄酒,以书为中心,用一种氛围、一种感觉去衬托,跟风尚很好的结合 。将读书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享受,不失为一种别具风格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