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蝉诗词 关于寒蝉的诗句有哪些( 二 )


宋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雨霖铃》);
宋 刘克庄“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 。
(3)古人误却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 。首先应该提到的当然是被称为唐代咏蝉诗之“三绝”:
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虞世南《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骆宾王《在狱咏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李商隐《蝉》
三首诗都是唐代借咏蝉以寄意的名作,但旨趣迥异,各臻其妙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对此之评论可谓一语中的:“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 。”
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小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枯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
(4)与咏燕诗不同,咏蝉诗中也有讥讽蝉之污浊者 。代表之作当属唐末诗人陆龟蒙和罗隐的《蝉》诗。
陆龟蒙:“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 。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 。”
罗隐:“大地工夫一为遗,与君声调偕君绥 。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
在陆之笔下,蝉是卑鄙无能之辈;而罗之笔下,蝉则是趋炎附势之徒 。
两诗借蝉言志,旨在讽刺批判唐末的社会腐败、官场昏暗 。
(5)其余如:
唐人雍陶的“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蝉》)、
清人朱受新的“抱叶隐深林,乘时慧慧吟 。如何忘远举,饮露已清心”(《咏蝉》),
也都是借蝉抒怀的佳句,句中各有比兴寄托;
南朝陈诗人陈正见《赋得秋蝉和柳应衡阳王教诗》“风高知响急,树近觉声连”、
唐徐夤《蝉》诗 “寒鸣宁与众虫同,翼鬓緌冠岂道穷 。壳蜕已从今日化,声愁何似去年中 。朝催篱菊花开露,暮促庭槐叶坠风 。从此最能惊赋客,计居何处转飞蓬 。”
亦各具有一番清新别致之机趣 。
诗词中“寒蝉”的意象是什么?~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
诗词中“寒蝉”的意象是什么?比喻高洁、清高、悲凉
古诗词里的蝉的别称蝉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鸣虫 。据孟昭连先生的《中国鸣虫》一书介绍,它在古代的别名竟有三十五个 。在《诗经》中,蝉又称螓(音qín勤《卫风·硕人》)、蜩(音tiáo条《豳(音bīn宾)风·七月》)、螗(音táng唐《大雅·荡》);而在《尔雅》中,又多了十一种叫法,分别是螂蜩、螗蜩、蜻蜻、茅蜩、蝒(音miàn面)、
马蜩、蜺(音ní倪)、寒蜩等(见《国学网〈十三经〉尔雅·释虫);扬雄的《方言》中,则又多出十种称呼,分别是蛉蛄、蟪蛄等 。其它尚有胡蝉(《尔雅注》)、蝘(音yǎn眼)(《礼记》)、蚱(音zhà炸)蝉(《本草纲目》)等多种别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