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后人|方孝孺族人后裔藏身郧西

方孝孺后人(方孝孺族人后裔藏身郧西)
方孝孺后人|方孝孺族人后裔藏身郧西

祝河江在翻看族谱 。
方孝孺后人|方孝孺族人后裔藏身郧西

祝家大院祠堂 。
方孝孺后人|方孝孺族人后裔藏身郧西

祝家大院有200多年历史的古床 。
方孝孺后人|方孝孺族人后裔藏身郧西

祝家大院大门,上刻“人杰地灵”四个字 。
姓氏从一而终,即一个人生时姓什么,去世之后仍然是这个姓,丝毫不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然而,在郧西景阳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祝家大院祠堂里却供奉着方家祖宗,上书“正学遗风” 。这支祝氏宗谱记载,他们是明初大儒方孝孺族人后裔,因躲避杀身之祸改为祝姓 。后代遵循“祝方一家”祖训,两姓互不通婚,生前姓“祝”,百年之后姓“方”认祖归宗,已经流传至今若干代 。
200多年的祝家大院藏身深山
在汉水入鄂第一乡的郧西县景阳乡,集镇往北数十公里的吴家扁村半山腰上,有两座古色古香的老宅 。在解放前,这座古宅是当地有名的大宅,被称为祝家大院 。
据郧西县史志办考证,祝家大院分为上下两院,建于清朝乾隆中期,是一座典型的明清风格建筑,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 。房屋坐西南朝东北,面阔七间,依山而建,一进二栋,砖木结构,抬梁,穿斗式构架,小灰瓦屋面,石质门框,上置石匾,书“人杰地灵”四字 。门上为卷棚轩顶 。内木隔板装修,石板铺地,天井规整,廊边宽阔,石条砌坎,木雕门窗精细,石雕柱基大气,前后均为二层,曲折楼廊,马头封火山墙 。
昔日村民是用“镬底都镶金”来形容这座大宅的奢华程度 。斗转星移,几遭破坏,如今空空如也的大宅里显然难以找到这样的印记 。但是单从建造工艺和物料上就可见:大宅的中空高度有八九米,相当于现在的三层楼高;屋梁楣梁上还保留着较完好的精致大型木雕和楣雕;一人合抱粗的红木柱经过近200年的岁月,至今也未被虫蛀 。大宅天井里铺就的麻石条,有的长度达三四米,是一个整体,没有进行切割,可以想象当时工程难度和考究程度 。
今年84岁的老人王德秀解放前就嫁到了祝家,住在祝家大院下院 。她的卧室里还有一张“二龙戏珠”四壁帐幔的古式床,这种床有踏脚板、箱柜,床前还有一张雕花桌,桌上摆着一对圆花筒瓶,床头上还挂着花篮 。“我嫁到这里的时候,院子很豪华,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 。听老人讲,这房子和床都是先人搬到这里置办下的,有一两百思特网百年了 。”王德秀说,她的卧室以前四周墙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都是竖着写的,字迹很工整,可惜后来‘破四旧’时铲掉了 。”
祝家祠堂供奉方家祖宗
祠堂是用以祭祀祖先或者先贤的礼堂 。然而,走进祝家大院祠堂,祖宗牌位上书“方氏堂上宗祖”,横额“正学遗风” 。明明是祝家大院,住在这里的也是祝氏后人,为什么要尊方氏为祖?
研究宗谱十余年的祝氏后人祝河江介绍,祭祀方氏祖宗是一辈辈传下来的,其实住在祝家大院的村民并不姓祝,真正的姓氏是方 。“我们身份证、户口簿上都是祝姓,或者是祝方姓,我还有一个名字叫祝方东 。”祝河江说,之所以这样改,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宗谱上记载他们祖宗原来姓方,后来改姓祝 。“所以我们的祖堂自然要叫方氏祖堂,或者祝方氏祖堂,宗谱也叫祝方氏宗谱 。”“正学遗风”又是什么意思?祝河江说,这是为纪念明初大儒方孝孺,他被称为正学先生 。他们这一支祝姓祖先原来姓方,和方孝孺同宗同族 。“正学遗风代表着我们是方氏的后人,耕读传家的祖训不能忘,忠义正直的秉性不能丢 。”“和方孝孺的关系,族谱上记载很清楚 。”祝河江说,《祝方氏宗谱》第一次编修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期间经历了七次修谱,目前一共十七卷 。
宗谱记载,这支祝氏祖先名为方荣山,生于洪武八年(1375年),浙江台州宁海县人 。而方荣山和方孝孺远祖实为亲兄弟,在南宋咸淳年间迁到浙江宁海 。可见,方荣山和方孝孺祖上同宗,是同一族人,有非常近的血缘关系 。
方荣山早年丧母,父亲方溥曾任明代钦天监监正(明代管理天文、历法之官,五品),出守河南汝宁府,在任职期间去世 。孑然一身的方荣山随仆人从河南汝宁府回到浙江宁海,跟着方孝孺学习、生活 。
方孝孺族人后裔落户郧西
方孝孺(1357年—1402年),浙江宁海人,字希直,又字希古,是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皇长孙朱允炆的老师 。其书斋名逊志,蜀献王改为正学,故世称正学先生 。当时方孝孺已经是名闻天下的第一大儒,其学识品德为四海所称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