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不同的特别葬人的方式( 七 )


③瓮棺葬,新石器时代至汉代较为流行 。用陶瓮或陶罐作葬具,多为二次葬 先葬于木棺,后拾骨重葬于瓮中或葬幻童 。
④石板墓 石棺葬,战国时期以来一直流行 。系用天然石板数块作为墓室,葬后覆以石板和土 。
⑤砖(石)室墓,战国时期以来一直流行 。系用砖 石砌成墓室,置棺其中,用土封团墓室 。
⑥洞室墓,始于战国时期,盛于六朝以至隋、唐 。系先从地表向下掘一墓道,并于墓道末端掘一墓室,葬后封团墓门,填塞墓道 。
⑦木椁墓,始于商代,汉以后少见 。系用木材在土坑内构成长方形椁室,置棺其中,上覆以土 。
⑧船棺葬,战国末期至汉初盛行于四川一带,实为竖穴墓的一种,但以独木舟作葬具 。
树葬
葬式之一 。亦称“风葬” 。具体葬法颇多:有的在树杈上以树枝架成鸟巢状或在几个树杈上搭放横木,将死者陈放其上;有的在树上建造窝棚状小屋,将死者置其内;有的将死者悬挂或捆于树上 。中国东北、西南等地区曾有这种葬俗 。《魏书·失韦传》、《北史·契丹传》、《龙沙纪略》等史籍对此均有记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可见到各种不同方式的树葬 。赫哲族猎人行猎而死,即就地取树干制成圆木棺,在四棵位置成方形的大树树杈上架以横木,上铺树枝,将死者木棺置其上 。西藏珞巴族用树枝、竹子、芭蕉叶等在树上建成简易树屋,作为死者葬身之所 。鄂伦春族过去将死者棺材置于离地面约 2米高的树桩上 。对树葬习俗的产生,有的认为同游猎经济有关;有的认为是远古人类“巢居”生活在葬俗上的反映,他们基于灵魂不灭的观念,认为人们在生之时既然栖息于树上,死后到另一世界也同样要过树居生活 。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北美、亚洲北部也曾有这种葬俗 。
崖葬
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遗体的一种葬俗 。是风葬即露天葬的一种 。崖葬习俗早在中国古代濮、 越、 巴、僚、汉等民族部分人中即已盛行 。《临海水土志》对崖葬已有记载 。中国的崖葬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的仙霞、武夷山区,贵州,广西山区、西江流域,湖南、贵州和四川接壤处的酉、辰、巫、武、沅等五溪流域,四川东南的长江及其支流沿岸,四川、云南的乌蒙山区北麓至金沙江边,台湾各岛屿 。据碳14测定,福建武夷山崖葬船棺最早,距今3840±90年,约当于春秋、战国时期 。及至近代,部分壮族、 布依族、 苗族、瑶族、仡佬族,以及现在贵州西南部的部分苗族和台湾兰屿高山族雅美人都行崖葬 。
崖葬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将葬具放置在天然崖穴中的称崖洞葬;②将葬具放入山崖层理罅隙的称崖墩葬;③将葬具放置在开凿的山崖窟龛中的称崖窟葬;④在悬崖上凿孔钉木桩搁置葬具的称悬棺葬 。崖葬的葬制分一次葬和二次葬两种 。葬具有多种: 葬尸多用木棺、石棺、陶棺和布袋;葬骨或骨灰多用小匣、小函和陶瓮 。一些崖葬处还伴有崖画、享堂或木偶 。崖葬的葬所,有的仅置一、二葬具,有的置有数十葬具 。同一处的若干葬具有的是同族或合寨择期举行仪式后同时葬入的,有的则是陆续葬入的,待葬满一穴后再另择它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