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为中用打一民族( 三 )


与东巴文化发展的同时纳西族又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个性是汉族的先进文化从而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和资料 。从明代开始以丽江土司为首的贵族领主首先理解了汉文化他们大都能诗能文如木公曾写下了《雪山诗选》木增曾写下了《云迈淡墨》等诗集 。
纳西族一般居信在坝区、河谷和半山区 。坝区民间住房多系土木结构瓦房格局多为“三房一照壁”山区多是低矮的木楞房以木板覆顶 。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多数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婚姻由父母作主婚前社交自由 。宁蒗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则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和对偶婚的残余 。随着婚姻法的贯彻一些古老的婚俗正在逐渐改变 。
纳西族能歌善舞在生产劳动和民族节日中常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 。古老的传统歌舞曲调有“喂麦达” 丽江、“火搓圭” 永宁、“呀号里” 白地、“哦热热” 丽江大东等;民间乐器以葫芦笙、竹口弦和直笛为主 。
云南纳西族的生活习俗和婚俗  
一、居住
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 。在木楞房的正房 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 。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 。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 。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 。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 。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潜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 。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
二、饮食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菜、火锅和大块肉 。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 。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构成高矮三个层次菜谱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
三、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 。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 。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 。近年一种既持续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