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导游词 云南石林导游词范文( 四 )


追兵赶到洞口,找不到撒尼人 。
有的说可能躲到洞里了,可一看洞口结着蜘蛛网,他们肯定撒尼人不可能躲在洞中 。
找不到撒尼人,入侵者就走了 。
撒尼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
从此,他们就把蜘蛛当作保护神来崇拜 。

现在各位请往车窗外看,我们的车子正从撒尼人居住的寨边经过 。
说到寨子,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彝族的住房 。

在石林县,各地自然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撒尼人的房屋也有不同的形式 。
彝族民间有这样4句话:“海邑土库房,糯黑石板房,和合篱笆房,月湖茅草房 。
”4句话概括了彝族4个地方及其有代表性的住房 。
土库房,又称土掌房,以土、木为原料,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 。
石板房,多为两层楼房,楼上、楼下各3间,梁、柱、椽、楼均为木质,山墙、背墙用石板垒砌而成,与一般土基房和砖房不同 。
篱笆房,以石为墙基,以竹条、树条编织成篱笆,再糊上泥土,涂刷平坦,成为墙壁 。
茅草房,以石块垫基,夯土为墙,用结实的圆木或方木为柱,茅草盖顶,双面斜坡 。
苫草顶时,先打尽绒草,泼上水让风吹,然后用火燎茅草,浸透水的部分因风吹不干而不会燃烧,形成坚实的草顶 。
茅草房虽比砖瓦房简陋,但节省费用,冬暖夏凉 。
现在,我来谈一谈撒尼人绚丽多彩的服饰 。

撒尼妇女的花包头是引人注目的精美艺术g品 。
包头以红、绿、蓝、紫、黄、青、橙7种颜色的丝绸配制;边沿钉有银泡,两侧缀一对“彩蝶”(彩色绣花图案三角);后垂一对串珠,末端系银铃缨穗,走起路来,银铃撞击作响 。
传说这种花包头是摹仿天上的彩虹制作的,为的是纪念’一对投火殉情的恋人 。
因为这对恋人死后化作七,彩长虹,后人摹仿彩虹制作包头,把它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
姑娘们的上装袖子用彩色丝绸布镶二道宽花边,左襟边沿用紫红或黑色绒布镶牛鼻子形纹宽边 。
背部披一块以黑绒布做外壳的小羊羔皮,肩挎绣花包 。
腰系花围腰,腰带系于身后,好像男士们的领带一样,所以说“撒尼姑娘服饰怪,西装领带当腰带” 。
下装过去为自制布裤,现多为西裤 。
鞋子也由原来的绣花布鞋变为白色运动鞋或半高跟皮鞋 。
平时,青年妇女多与汉族相同穿时装,节日或赶街(集)的日子,姑娘们身着鲜艳的本民族服装,使彝乡增添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

结婚以后,妇女的服饰变化明显 。
包头不再似七彩长虹,而改用桃红或大红布与青布相配缝制;装饰大为简化,无银泡、彩蝶和串珠 。
一般妇女只穿青布作壳的羊皮袄,下穿绣有红、白两色线的宽档裤 。

跳大三弦舞是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
每当月夜,小伙子们带着大三弦、月琴、笛子、二胡,约着姑娘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村旁树林间跳大三弦舞 。
小伙子们吹着清脆的短笛、弹拨着浑厚的大三弦;姑娘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轻盈的舞步左旋右转 。
用她们的话来说是“人不跳乐,白来世上活;听见三弦响,心喜脚板痒” 。
大三弦舞气氛热烈欢乐,又叫“跳乐”;它舞姿粗犷而又优美舒展,极富传情色彩 。
男女青年若跳得合心合意,就可以订终身 。

竹笛和树叶是撒尼人交流感情的乐器 。
竹笛用粗细适宜、皮薄节长的竹子制作,长约一尺,七个眼,不贴竹膜 。
特别是小竹笛发音激昂活泼,似“百灵鸟”在欢唱,如“叫天子”飞入云端 。
有的撒尼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不跳舞、不唱歌、不讲话,就是借助竹笛和树叶来倾吐彼此的爱慕之情 。
约会时,小伙子吹竹笛;小姑娘则用
补充回答:一片树叶,吹出优美的曲调回答对方,竹笛和树叶帮助他们成为恩爱的侣伴 。

彝族舞蹈中最富特色的是大三弦舞 。
舞曲热烈,动作鲜明,加之大三弦节奏有力,音色浑厚的伴奏,形成粗犷、乐观的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彝族昂扬向上、热情奔放阶性格 。
大三弦舞基本舞步是走三步蹬两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变化队形,所以又称“三步乐”或“跳乐” 。
因速度不同,“三步乐”有快慢之分 。
“慢三步乐”速度缓慢,适合老年人跳;“快三步乐”速度较快,为年轻人所喜爱 。
跳时两者均可配上相应的歌声,载歌载舞,使气氛更浓烈 。
每逢节日庆典,或宾客到来,热情奔放的彝族儿女要献上大三弦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