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丹的《庄子心得》有感写法怎么样?

偶然的机会 , 从朋友的介绍中 , 初识了这本《于丹庄子心得》 。细细咀嚼 , 慢慢品读 , 在静静的夜晚轻轻的与心灵对话 , 感受到了生命宁静中的颤动之姿 , 摇曳中的沉静风骨 。牐
《庄子》与我并不陌生 , 或许应该说有些老庄思想以于不知不觉深入人心了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 , 从人对寓言的最直接的“觉” , 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 , 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 , 懂得用心生活 , 体会超越的“悟” 。我认为人生有许多“觉”的过程 , 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过程一样 , 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 , 和超越外在的表现 , 寻找内心地慧眼游刃有余 , 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觉”与“悟”的联系
故事是这样展开阐述的:《庖丁解牛》 , 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 , 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 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 。庖丁解牛 , 如果引申一点 , 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 , 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 , 三年后目无全牛 , 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 。人生的掌控 , 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 , 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 , 显得路途遥远 , 容易迷失方向 , 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 , 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 , 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 , 达到“神”的境界 , 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 , 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 , 融合到无限的最朴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
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职业岗位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这样 , “觉”的事件和过程是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在学习中什么时候表现的最有兴趣 , 他们是怎样看待老师对他们的评价 , 当他们高举着小手是在渴望着什么……而这时我们作为老师 , 作为引导者 , 囫囵吞枣 , 一笔带过的结果便是“丢失”了“悟” 。进而是丢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机 , 升华的“境界” 。如果 , 你注意到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 , 那么你就会去有意的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 更好的调动情绪的环节;如果你理解老师的一句肯定会在他们的脸上浇开一朵花 , 那么你的课堂将是融洽的 , 富有吸引力的;如果 , 你从他们高举的双手中读懂了交流的渴望 , 那么你的课堂就是充满互动、灵动的……其中这或许便是悟的瞬间 , 它是基于积极的思考 , 经验的不断累积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