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这首词的注释 忆江南的注释

忆江南词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
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
【注释】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
”按《乐府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
⑵谙(ān):熟悉 。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
”桂子,桂花 。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
⑻竹叶:酒名 。
即竹叶青 。
亦泛指美酒 。
《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
《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 。
”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
⑽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赏析】
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 。
“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 。
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 。
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 。
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 。
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 。
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 。
《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 。
’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 。
”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 。
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 。
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 。
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 。
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
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 。
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