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故事手抄报:1有故事,人物,诗词 长征的手抄报

长征
历史事件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
 2.评价
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

胡锦涛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 。

 3· 长征精神(江泽民概括)
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
4,长征诗词
七律·长征
(毛泽东1935年10月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1935年2月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1935年10月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5,长征故事
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 。
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 。
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 。
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 。
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
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 。
"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

【长征故事手抄报:1有故事,人物,诗词 长征的手抄报】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象在为战友指明前景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