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名人故事|3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3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成语中的名人故事|3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


【语出】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


【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 。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 。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 。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


2、墨守成规


【释义】 原意是墨子捍卫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果实,原为褒义词,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变为了贬义词 。比喻固执守旧,不思改革进取 。


【语出】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


【人物】墨子,名翟(d),战国初期宋国国都(今河南商丘)或鲁国(今山东滕州)人,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 。鲁班,姓公输,名般 。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 。汉族,东周鲁国(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人 。


鲁班进攻,墨子守城,连攻了九次,墨子都赢了 。


但是鲁班并不认输,他说:“我已经知道对付你的办法了,只是我不想说出来 。”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了,只是我不愿意说罢了 。”楚王故作不解地问墨子:“先生理解鲁班的意思吗?”墨子正气凛然地说:“我当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杀掉!他以为这样做宋国就没人守城了,就可以一下子攻下宋国 。不过,我早已经叫我的三百多个学生运载着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他们正等着你们呢!你就是把我杀了,也挽救不了你们的百思特网失败 。”接着,墨子又严肃而高声地说:“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办?”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 。”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


人们把墨子守城的规则称为“墨守成规”,后来表示思想保守,坚持按老规矩办事,不肯改变 。


3、病入膏肓


【释义】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 。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也作“病在膏肓” 。


【语出】《左传 成公十年》:“医生;曰:‘疾不可为也 。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


【人物】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到 。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 。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 。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 。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 。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


4、鸡犬升天


【释义】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


【语出】东晋葛洪《神仙卷 卷四 刘安》记载;汉代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剩下的药留在庭院里;鸡狗吃了;也都升天 。


【人物】西汉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 。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 。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 。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仙翁八公,一心一意的寻访,诚心感动了八公 。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