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怎么写?( 五 )


老子所说的‘知命’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到的世界存在的必然性是同出一辙的 。我们有的命运不能改变,例如:出身、相貌、生存的文化环境??但是很多命运我们是可以改变的,在电视剧《奋斗》当中,那群年轻人的起跑点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我们应该知命和学会“不知命” 。
儒家和道家关于圣王到底该不该为的争论,笔者斗胆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为的多不多,而是人的本性所致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社会混乱,出现偷盗,是因为人的私欲 。战乱,大多数是人有占有欲 。但社会的主流还是宣扬人性善的方面,社会道德的约束让人的善压制了人的恶 。所以在今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才有人数百万千万的捐款,让人们体会到了这个社会的善 。这些人已经从自我上升到了大我的境界 。
文中在提到农业这个话题是,我再一次的感到气愤,请细想一下,从春秋战国一直到今天,中国的农民真的有翻身吗?古代提出的“重本轻末”、“重农抑商”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只是利用,利用农民的体力创造财富和战斗力,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今天国家实行各种改革,提出“三农”政策,只是在改善、改善??有多少农民住着洋房,开着轿车?有多少农民不会为了看病发愁?有几个人愿意去当农民,而不是做商人?我觉得中国的农民数千年来一直在默默地哀怨,但是害怕失去更多,他们只好默默劳作 。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
在读到神秀对禅宗教义的偈时,我们这些凡人只能暂且的心领神会,若让我们把其中含义描述出来,确实是困难 。但是我们为人处世就应该善用这个道理 。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学会接受,不要总是抱怨,一切事情皆有因果,你考试不及格,一定是你学习分外的事;你同学丢了某样东西总是喋喋不休,以至于你会产生一种愧疚感,反正我经常会如此,但是那是他(她)的原因,不要与自己牵连在一起;当感觉自己大学四年白白浪费时,不要怨天尤人,如果不是自己不努力,何至如此 。
读完全书,虽然已令人筋疲力尽,无力亦无胆去研读下一本有关哲学的著作,但一本中国哲学简史、中国文化史足以让人大开眼界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假期我反复认真的研读《中国哲学简史》,总感觉似懂非懂,虽然我在努力的看,还是觉得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费劲 。书中古代哲学家们的思想读后有种让人熟悉又陌生的说不清的感慨 。
现在将我读这本书后对哲学的一点认识和感悟与大家分享如下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人们常说的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这种说法是学习哲学的最大误区 。因为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并不一定不聪明,而学过哲学的人也并不一定就聪明 。事实上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 。所谓哲学的智慧就是知道自己没有智慧的那种智慧 。哲学家们研究哲学问题从来不是为了提高智力,而是为了哲学本身 。换言之,智慧不是手段而是追求的对象 。我们永远不可能占有智慧,至多也只能做到热爱和追求“智慧” 。正如书中所说,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 。具体而言,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类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 。我感觉, 人应该在哲学的指引下更加智慧地生活;应该在本书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引下,磨砺人高贵的品格,找回人高尚的人性,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 。我们或许可以不关心数学和物理学的新进展,直接利用或者享受它们的成果,但是却不应该不关心哲学,因为哲学不是生存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生存的目的和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关心的问题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尽管经过了理性的省察也不一定能找到生活的目标 。学习哲学就是“上路” 。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 。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 。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 。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