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古诗带解释 咏柳古诗带拼音( 二 )


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 。
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 。
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
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
7,杜牧《江南春绝句》赏析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 。
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
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
诗人在这里不说“江南四百八十寺”,而说“朝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 。
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
”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 。
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 。
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 。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 。
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 。
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
8,王驾《雨晴》赏析: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 。
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 。
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这一场苦雨给闹杀了 。
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喟啊!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 。
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 。
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象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 。
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岂不显得更加冷落,诗人的心岂不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 。
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 。
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