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办手抄报题目是“爱国天地”我要四年级的急 热爱祖国的手抄报题目( 五 )


到了60岁 , 还同43岁时一样无学问 , 这17年 , 岂不枉过了日子?这17年做的事情 , 岂不全无进步了?到了60岁时后悔 , 那更迟了 , 何不就从今日学起呢?”于是 , 他放下教师的架子 , 以一名普通的老年学生的姿态 , 和青年们一起奔赴法国 , 去学新知识、新本领了 。
诲人不倦忠诚事业
徐特立60岁的时候 , 在一篇3000字的自传里 , 提到自己“一生都是教书 。
从蒙馆、初小、高小、师范、一直到高等师范 , 我都担任过教员 。
在高等师范当教员时也没有脱离小学校职务 , 因为我爱教小学生 。
”徐特立从宁乡速成师范毕业以后 , 怀着“创造事业”的理想 , 就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 , 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 。
半年以后 , 徐特立应邀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 。
辛亥革命以后 , 为了发展小学教育 , 徐特立白手起家 , 办起了长沙师范 。
当时 , 为解决家乡农民子弟求学问题 , 还自费办了一所五美小学 。
后来 , 他又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 。
参加革命以后 , 他在中央苏区担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 , 培训扫盲骨干 , 开展扫盲运动;又艰苦创业 , 办起了中央列宁师范 。
在艰苦的长征途中 , 徐特立也没有忘记自己教育家的职责 , 抓住每一个机会 , 教战士们学文化 , 他的热情、耐心使战士们深受感动 。
徐特立办教育 , 有自己的主张 , 敢于向历史的偏见挑战 。
过去 , 学校的大门不向贫苦大众开放 , 徐特立创办长沙师范时 , 就大胆地招收了一个铁匠和一个退伍兵 , 破了先例 。
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了一些人的闲言碎语 , 有人嘲笑他是补锅的 , 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徐二镥锅” 。
徐特立反而很高兴、很自豪 。
在教学实践中 , 他平日最喜欢贫苦学生 , 他办过夜校以给他们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 知道他们并不缺乏聪明才智 , 从他们中间是可以造就人才的 。
徐特立主张教育民主 , 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的时候 , 当时14岁的田汉和几个喜欢文学的同学 , 经常在自修室的窗户上贴一些打油诗 , 逗得人们捧腹大笑 。
其中两首是学习藏头诗的作法 , 把校长徐特立、老教师首之龙和黄竹村的姓名也嵌了进去 。
一首说:“特立狂涛骇浪中 , 宝刀血溅首之龙 。
”另一首写道:“黄竹村中鸡犬喧 。
”两位老教师看后气得浑身颤抖 , 要求校长严斥学生 。
徐特立安慰了两位老教师后 , 就立即找来学生 。
田汉说:“我们对黄先生和首先生毫无恶意 , 是一时兴起 , 开开玩笑 , 逗大家快乐 。
”徐校长确信他讲的是真话 , 又觉得诗句中透露着学生的才智 , 便和气地告诉他们:喜欢写作是一件好事 , 只是不要把时间、心思花在游戏笔墨中 , 最好写些有意义的文篇 , 锻炼自己的才干 。
校长的谈话鼓励了学生们办《窗户报》的积极性 。
一时像雨后的春笋 , 几乎每个自修室的玻璃窗上都贴出了窗户报 。
田汉办的《祖鞭报》尤为突出 , 他用痛快淋漓的笔调 , 抒发了爱国爱民的思想 。
徐特立便经常把《窗户报》上的优秀诗文 , 转载到自己编的《教育周报》上 , 老教师们的态度改变了 , 学生们更是高兴 。
徐特立不喜欢用强硬的方法管理学生 。
在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时候 , 他明确提出:“教育学生不应该用强制手段 , 更不应该用粗暴的态度 。
中国古代温柔敦厚的‘诗教’ , 今天学校教育中还用得着 。
”为了实行“诗教” , 他在学生自修室通往教室的走廊上 , 悬挂了一块大黑板 , 专门用来写诗 。
有一次 , 他得知有一个姓汤的学生和一个姓余的学生 , 拼命读书 , 影响了身体健康 , 觉得很不好 , 就写诗建议他们停学休息 , 同时也算对大家敲一下警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