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赏析13篇( 四 )


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空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 。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 。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 。文章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貌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经过一番澄思静虑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 。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
直接而集中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内心独白 。这一大段独白是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 。作者的这种情绪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幽美的环境中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 。
总之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的牵掣 。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 。但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他自称是个“中和主义者”)这就是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 。所以无论是忧愁还是喜悦都是“淡淡的” 。
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
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人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愁闷的情绪;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情绪;有人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情绪;有人认为是表现对黑暗实现不满和对完美生活的向往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
3.品味精美语言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论逼真与如画》)“回到朴素回到自然”(《这天的诗》)以为“藻饰过甚真意转晦”便不可取 。他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字词来雕琢描绘事物而显千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 。但也不是单纯的朴素而是寓灵机、灵巧、灵动、灵秀于朴素之中也常依据忽然触发的感受凭借丰富的想像使物象灵光闪现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 。以本文而论作者不用浓墨重彩画的是淡墨水彩 。适当地运用一些有色彩的词语但更多地是运用比喻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 。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 。这些词句全无奇异之处但是用在本文的语境中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 。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也很平常但与“静静地”修饰语相配合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幽静幽美 。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