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对联故事集锦 对联

1.郑板桥做知县时,一日,有一位老先生前来告状,言说他在一家财主家教书,原商定全年酬金八吊钱,但到了年底,财主却分文不付 。
郑说:大概是你教得不好,误人子弟吧!我先考考你的才学,遂指着大堂悬挂的灯笼出一联:四面灯,单面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老先生听了即对道: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
2.据传,曾有一出生在南方的人,去北方当了县令,常以戏谑他人取乐 。
一日,假邀一贫穷书生饮酒,向众人炫耀自己的政德 。
席间,见书生头戴草帽,身穿棉袍,甚是寒酸,便吟道:穿冬衣,戴夏帽,胡度(胡涂)春秋 。
穷书生知在嘲笑自己,便即起而去,边走,边向众人高声喊道:生南方,坐北方,浑长(混帐)东西 。
3.相传,清朝有一个名叫张继贤,因犯私通罪入狱,办案司在看张的供状时,发现供状写得超众,颇有才华,遂提审张试问:本院昨夜听更,五更三点,三点五更,五五二十五点,喜者喜,悲者悲,尔小生,喜里有悲,尔小生,喜里有悲 。
张即答曰:小生今朝卜卦,八卦六爻,六爻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吉者吉,凶者凶,大老爷,凶中求吉,大老爷,凶中求吉 。
办案司于其状上批曰:赦之!
4.相传,有一年,清乾隆皇帝访游江南,一日,行至一个叫通州的小镇,顿时,联想到了河北省的那个通州,便出一联要随行答对,联曰: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
但随行官员中,无一人能答 。
消息传到了一个士卒跟前,他想到了,才看到的许多当铺,于是作了一联送于乾隆,乾隆看后大悦,并命予嘉奖 。
那下联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
5.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常以傲慢待人 。
一日,接到梁启超的书信,见书着:“愚弟梁启超顿首拜” 。
张之洞甚为恼怒,即书一联,叫人送到门外去,那联书曰:披一品衣,报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梁启超看了,即回对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
张之洞只得出门相见 。
6.清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遇到一老和尚出的上联要他答对,而长期不能对答,联曰:半夜二更半,金圣叹后因抗粮哭庙一案而被判了死刑 。
临刑时,他猛想起时值中秋,颇有伤感,在触景生情中,忽记得那半副对联的事情,当即换来儿子,叫他告诉老和尚:中秋八月中 。
7.明代太学士解缙,自幼聪明过人 。
七岁那年,随父去江边洗澡,父将衣衫脱挂于一株大树上,遂曰:千年古树为衣架 。
解即对答:万里长江作浴盆 。
一日,父于其友对弈,友突然道出一上联曰:天当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 。
解父不能对答,在一旁的解缙见状,代父答道:地做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
一年春时,有友人求解缙以园中花木为题写一副对联,缙思之,当即挥毫写道: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
一次,有一秀才当着解缙之面卖弄他的才能,说他有一副得意佳作,无人能比,随后,便得意样样陈词: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
缙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咀间皮厚腹中空 。
在一次宴席上,有些权臣不服解缙少时能对对的才能,想借机辱笑,便出一联,曰:二猿断木深山中,瞧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
解缙深知是指自己而来,便即对道:一马陷足淤泥内,看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
一年,解缙要请人于大门上写一副对联,缙自荐 。
父也就借机考缙,便允之,缙以大门对面尚书家的竹林为题,写道: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
尚书乘轿归来,见之,即让家丁拦腰砍了竹子 。
解缙知之,又于对联尾上各加一字,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
尚书又见之,再让家丁挖去竹根 。
缙知之,于对联尾上再各加一字,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
尚书看到后,深感惊奇,遂登门夸缙年少有才,必国之栋梁 。
8.某人给他高中同学在结婚时撰写了一副对联(此时这位同学已是一名农村中学的一位数学教师) 。
作切点过切线直达圆心,解括弧析因式得新因子 。
横批:X+Y=Z
9.相传,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督学江西时,发现有后生与己同名,便以战国时期的赵国大臣蔺相如和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为题,出联考那后生;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那后生听了,是用两个历史人物作联,又有话外之音,也以战国时期的“信陵君”魏无忌和唐初大臣太宗长孙后之兄为题,会对曰: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