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寒食的诗词 关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古诗( 二 )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
清明寒食的诗词 关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古诗

二、《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
三、《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
四、《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五、《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
寒食这首诗是描写春天的还是描写清明节的写的寒食节
寒食
作者: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
关于清明节的诗歌 寒食,风筝一、寒食:
《寒食》
唐代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清明寒食的诗词 关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古诗

二、风筝
《清明日狸渡道中 》
南宋 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
寒食与风筝都是清明节的习俗 。
在江南一带,有清明吃青团的习俗,是寒食习俗的一种 。青团利用了野生植物“浆麦草”的汁液,拌以糯米粉和匀而成的一种圆形食物 。青翠如玉、颜色可人的青团,是江南一带清明时节必不可少的餐桌美食 。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 。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 。
《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 在古代,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更是为了祈求放走晦气,消灾解难 。许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把自己知道的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然后等风筝升到天空中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希望带走所有的秽气,带来好运 。
寒食是一首什么诗1、寒食是一首讽喻诗 。
2、《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
3、注释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
4、创作背景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之推 。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