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的意义!|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 三 )


三、诸葛亮的北伐成功与否 , 关系到能不能实现北进中原 , 兴复汉室的目标 。诸葛亮北伐的直接目的 , 首先不是要北进中原 , 兴复汉室 。虽然他说要北定中原 , 攘除奸凶 , 兴复汉室 , 还于旧都 , 但我们知道 , 这不过是借以号召天下的口号和旗帜 。诸葛亮北伐的直接战略意图 , 是占据陇右 , 再图关中 , 为将来北定中原打好基础 。面对曹魏从长安、陇右两个军事据点对付从汉中北上蜀汉军队的形势 , 蜀汉只有先夺取陇右 , 切断魏军右臂 , 巩固汉中至陇右一线 , 再东进向长安推进 , 方无后顾之忧 。
历史上不乏从关中东进取得中原的事例 。三代时的姬周、春秋战国时的秦国、西汉高祖刘邦、十六国时的苻秦、北朝后期的北周 , 都是从关中东出占领中原或统一天下的 。当然 , 每一个从关中成功的事例 , 都有它内在的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具体条件 。但是 , 关中确实也有它的优势:它有等待时机的条件 , 若东出的时机不成熟时 , 可以用关河为阻 , 闭关待时;它有不失时机的有利条件 , 因为它离关东很近 , 可以密切注视关东形势的变化 , 及时掌握对方的各种信息;它有支持闭关自守的经济条件 , 关陇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开发 , 至三国时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经济区 , 关中渭水流域素为农业经济发达地区 , 即使闭关自守 , 也可获得经济上的支持;它有进攻中原的地理条件 , 从关中入中原 , 几乎没有什么天险 , 潼关天险对中原西进是个屏障 , 对关中东进却是个随时可开启的大门 。进攻中原固然需要东西夹击 , 但东路这支钳臂已经不是蜀汉自己 , 而是东吴 , 对于蜀汉来说 , 进攻中原只有出关中一途了 。如果不能取得陇右 , 就很难占领关中 , 不能占领关中 , 还谈什么北定中原!
四、北伐的成功与否 , 关系到能否与孙吴一起建立起新的钳形攻击曹魏的态势 。蜀汉在夷陵之战失败后 , 调整了以前的政略 , 放弃了与孙吴争夺荆州 , 以寻求东吴在东线的支持与配合 。可以说 , 这是一个新的钳形夹攻中原的战略计划 。钳形的一臂是蜀汉自己 , 另一只钳臂是盟友孙吴 。这支“钳子”虽然不如以前设计的那样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 但在当时却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孙吴这支钳臂是否配合得好 , 取决于蜀汉与东吴联盟的巩固程度 , 取决于蜀汉自己壮大的程度 , 也取决于蜀汉与曹魏势力抗衡的力度 。事实上 , 诸葛亮一次次率兵北伐 , 声震陇右 , 攻取曹魏郡县 , 斩杀曹魏战将 , 使魏军统帅司马懿畏首畏尾 , 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力量 。这对自己的盟友孙吴也是个鼓舞 。因而 , 吴、蜀两国加强了配合 , 在与曹魏抗衡中使联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蜀汉的数次北伐 , 都得到了孙吴在东线的呼应与配合 。
早在诸葛亮积极准备北伐的建兴四年(226年) , 孙权就开始了对曹魏的进攻 。孙权亲率五万大军攻打曹魏江夏郡 , 同时又派诸葛瑾进攻襄阳 , 派别将进攻寻阳 。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前夕 , 孙权又在石亭战役中设计大败曹休 , 斩杀和俘虏万余人 , 缴获牛马骡驴车乘万辆以及几乎全部军资器械 。若不是贾逵轻军兼程及时增援 , 曹休军有可能全军覆没 。蜀汉建兴八年(230年) , 在曹魏向汉中大举进兵遇阻撤军后不久 , 孙吴在东线又向曹军发起了进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 在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 ,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 , 孙吴也出兵大举攻魏 。这次出兵分三路:西路军由陆逊、诸葛瑾率领 , 约万余人 , 由江夏、夏口进攻襄阳 。东路军由孙韶、张承率领 , 约万余人 , 进攻广陵之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 。孙权亲率10万大军为中路 , 进攻合肥新城 , 以吸引魏国援军 , 围点打援 。[13]
纵观东吴对曹魏的这些进攻 , 都是在诸葛亮北出关陇战役的前后 。由于东、西两条战线没有统一的指挥 , 从而影响了配合的效果 , 但孙吴配合诸葛亮北进的意图是明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