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的意义!|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 四 )


与此同时 , 诸葛亮也经常把北伐的情况向东吴通报 。第一次北伐失败后 , 诸葛亮曾给其兄诸葛瑾写信说:前赵子龙退军 , 烧坏赤崖以北阁道 , 缘谷一百余里 , 其阁梁一头入山腹 , 其一头立柱于水中 。今水大而急 , 不得安柱 , 此其穷极不可强也 。[14]不久 , 又写第二封信给诸葛瑾 , 说:顷大水暴出 , 赤崖以南桥阁悉坏 , 时赵子龙与邓伯苗(邓芝) , 一戍赤崖屯田 , 一戍赤崖口 , 但得缘崖 , 与伯苗相联而已 。[15]在诸葛亮准备进攻陈仓前 , 又写信给诸葛瑾说:有绥阳小谷 , 虽山崖绝重 , 溪水纵横 , 难用行军者 , 逻候往来要道通人 。今使前军斫治此道 , 以向陈仓 , 足以扳连贼势 , 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 。[16]
建兴十二年(234年) ,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 , 兵驻五丈原 , 还给东吴西陵都督写信说:仆前军在五丈原 , 原在武功西十余里……马冢在武功东十余里 , 有高势 , 攻之不便 , 是以留耳 。[17]

【北伐战争的意义!|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

这些事实说明 , 蜀汉的北伐 , 显示了自己的力量 , 取得了东吴盟友的支持与配合 , 使得吴、蜀联盟在战斗中发展 。纵观诸葛亮七年北伐 , 除街亭失利损失少量兵卒 , 拔西城千余家还汉中外 , 在以后长期征战中 , 不仅没有损兵折将 , 而且第三、第四两次北伐均打了胜仗 , 还夺得了魏国的土地人民 , 仅武都郡所领有二万余户 , 八万余口[18] 。在两次因粮尽退军途中 , 又击杀魏名将二人 。其所得武都、阴平二郡 , 地处蜀汉西北边陲 , 既可北上陇右 , 又为汉中左臂 , 有利蜀汉北部边境的防守 。建兴八年(230年) , 诸葛亮在防御战中 , 派魏延外线作战 , 就是从武都北上在阳溪(今甘肃武山县西南)大败郭淮魏军的 。后来 , 姜维“数率偏军西入” , 也是从武都、阴平北上的 。如延熙十年(247年) , 出陇西(治今甘肃陇西)、南安(治今甘肃陇西西南)、金城(治今甘肃兰州市东) , 胡王治无戴降 , 徙其部落以还 。十二年(249年)复出西平(治今青海西宁) 。十六年(253年)围南安 。十七年(254年)复出陇西 , 魏狄道(今甘肃临洮)长举城降 。姜维大败魏军 , 拔河关(今甘肃临夏县西)、狄道、临洮(今甘肃岷县)三县民居于绵竹、繁县 。十八年(255年)出狄道 , 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干洮西(指洮水以西 , 即今兰州市西南) , 杀敌数万人 。最后魏军战蜀 , 姜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 , 欲现进取 , 宜并遣张翼、廖化督倾军分护阳安关口(指阳平关)、阴平桥头(指阴平险道) , 以防未然 。”[19]由于黄皓专权 , 置维表于不顾 , 致使邓艾偷渡阴平 , 蜀汉灭亡 , 由此可见 , 阴平、武都二郡对蜀汉北部边防的重要战略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 , 诸葛亮率卒十万 , 对抗魏国名将司马懿二十万大军 , 以弱小的蜀汉抗衡强大的魏国 , 且屡次主动进攻 , 接连取胜 , 把主战场推向魏境 。司马懿不敢与之决战 , 连魏国臣僚皆说:“公畏蜀如虎 , 奈天下笑何 。”《通鉴魏纪》明帝太和五年(231年)胡《注》称:“懿实畏亮……及进而不敢战 , 情见势屈 , 为诸将所笑 。”这就大大地宣扬了蜀汉国威 , 鼓舞了蜀汉君臣和军民振兴蜀汉的壮志 。因而诸葛亮北伐其预期战略目标虽未实现 , 但对蜀汉国力的增强 , 对主敌曹魏的防御 , 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