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效果有哪些针对诗歌 诗歌鉴赏( 四 )


(六)、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 。
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
例如: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 。
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
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
(七)、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 。
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
例如: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
”“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
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海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 。
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
(八)、从诗词的注解突破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
例如: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 。
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 。
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三典故、意象附:古代诗歌中的常见典故(1)斑竹湘妃竹 。
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 。
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
”(3)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
”(4)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
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6)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后为书信的代称 。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
”(8)登高重阳有登高习俗 。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9)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
后指隐居 。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
”(10)杜康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 。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11)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