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是什么?艺术特色是什么?表达特色是什么?意象是什么?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有哪些( 三 )


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
呼儿试轻扫,留伴小窗明 。
孩提时的欢乐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幸福 。
雪的轻盈明亮,就如童年 。
因此,雪在田园诗的天地里也有一份贡献,它会让人想起,曾经尝过的最甜美的味道 。
四、竹:君子、俊挺、节气、壮志凌云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
——郑板桥
“低首虚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状态,又指人的内在精神品德,“低首”和“虚心”二者异质而结构相对应 。
题新竹
唐·杜牧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
咏竹
文同
竹、竹 。
森寒,洁绿 。
湘江边,渭水曲 。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
虚心异草木,劲节逾凡木 。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
月娥巾披净冉冉,风女声笙竽肃肃 。
林间饮酒碎影摇金,石上围棋清阴覆局 。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但寻松菊 。
若檀栾之操则无敌于君,图潇洒之姿亦莫贤于仆 。
中国的托物言志诗发展到极端时,只有两种情况:退隐、入世 。
竹兼具这两种气质 。
我们用时只需选择一下材料即可 。
其实我很赞成东坡的“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但也有人认为竹“腹内空空”,所以我们要根据写作需要对其褒贬 。
当然,私下里要有自己的意见 。
五、雨:喜庆、伤心、哀恸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
——南北朝·何逊《相送》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唐·白居易《长恨歌》
一切景物到底不过是景物罢了,将其分类的,是人的心 。
乐景可以写哀,哀景也可以写乐,甚至会“倍增其哀乐” 。
人心才是分类的依据 。
一、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
注释: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张九龄《望月怀远》)
注释: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 。
月下相思,情幽怨重;望月抒怀,思绪翩翩,自古皆然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背景阔大,由景入情,意境雄浑,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
它没有一个华丽的字眼,却自然天成 。
当我们望见一轮明月从海面上冉冉升起之时,这样的诗句就会脱口而出,带我们进入一个静美的境界 。
也许,这就是名诗名作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吧 。
诗人将思念远人的相思之情寓托于月光,月光脉脉无语却善解人意,牵人相思又给人抚慰 。
它把自己的光辉温柔而均匀地洒向天涯海角的每一处,让人在心中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注释:历来备受人们推崇,经久不衰,成为写月的千古绝唱 。
据《唐诗选注》解释:露无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适逢白露节,故曰,露从今夜白 。
月无处不明,但心在故乡,故曰,月是故乡明 。
两句诗情景交融,读来历历在目 。
从结构上,这两句是上一下四句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顿挫抑扬极富音韵美 。
即使到了现在,还常常可以听到人们发“月是故乡明”之感慨 。
二、(七)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
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