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是什么?艺术特色是什么?表达特色是什么?意象是什么?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有哪些( 四 )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
1.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

2.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

3.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4.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5.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

三、高楼——登高怀远,思念远方之人
1.李白《菩萨蛮》“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2.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

3.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4.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5.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凭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6.欧阳修《蝶恋花》“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

1.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
2.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
3.(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
4.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
5.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