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沬若的人生经历 郭沫若( 四 )


  1978年3月,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表了《科学的春天》的书面报告(内容实为原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干部胡平起草),号召知识分子钻研学术,迎接“科学的春天”,引起与会人员强烈反响 。
  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根据其遗嘱,郭沫若的骨灰洒在山西昔阳县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 。
郭沫若是甲骨学四堂之一:鼎堂 。
著作如《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 《奴隶制时代》等 。
  在中国上古史和考古学领域中,甲骨学“四堂”的名气无人不晓 。
唐兰先生对四堂的评价是: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
这四堂基本上代表了1949年之前甲骨学研究的历程与成绩,他们的学术贡献及地位亦在伯仲之间,难以权衡出个高低轻重 。
但若从甲骨学学科理论与体系建设这一角度而论,董作宾先生出力尤多 。
如果没有他在科学发掘甲骨文与断代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甲骨学这一崭新的学科或许不会如此迅速地从金石学古老的母体中脱胎出来 。
近读《甲骨学五十年》(以下简称《五十年》),此种感触尤深 。
郭沬若的人生经历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