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_解读诗词的钥匙 诵读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谁说的( 二 )


2、个人性意象(私设意象)
个人性意象是诗人触兴于物,临时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艺术形象 。古诗中也有这样的意象 。在这类意象中,其象征意义缺少一种约定俗成性,或者不同于一般的约定俗成,理解这样的意象,对解读诗歌更为重要 。
例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诗中有一个重要的意象“浮云”,是理解诗人情感的关键 。“浮云”作为公共性意象,多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但在这首诗中则显然不是 。诗人登山,既不写登山之事,也没写山中景物,开篇就极言山高、塔高,“千寻”一词极具夸张,“鸡鸣见日升”因“闻说”一词可知是虚写,其目的也在于突出山高、塔高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我们都知道,江浙一带高山并不多见,作者极言其高,是想引出后面的感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浮云”显然不是漂泊无依的游子,也不是杜甫凝望泰山时让他陶醉不已、涤荡心胸的“曾云”,而是遮挡诗人视线、有可能阻碍他观望人生美景的东西,一个“不畏”让诗人的情感凸显出来 。“浮云”在这首诗中究竟象征什么呢?联系王安石在北宋历史上的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浮云”在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笔下,正是那些阻碍他推行变法的保守势力 。登高远眺,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
个人性意象虽然缺少约定俗成性,但它一定切合诗人的心境,更能表现其独特的情感状态 。只要我们知人论世,“瞻前顾后”,就不难体会这些意象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同样可以解开诗人情感的“大门” 。
读诗,既要“入乎其内”,也要“出乎其外”;教古诗,更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一首优秀的古诗,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而这些情感和思想,既可以是一个人精神成长发育事必备的营养元素,将来也可能成为他的人生支点 。可古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研究,我才刚刚起步……
如何写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杜鹃鸟,又名杜宇、望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
因叫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由于杜鹃啼叫的时,春天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 。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雪猿哀鸣 。”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即目之景 。在萧瑟凄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伤感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
古诗词常见意象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