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_解读诗词的钥匙 诵读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谁说的( 三 )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
回答者:比十 - 童生 一级 12-14 12:51
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225235)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 。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 。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 。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 。“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 。由此启发我们,在2003年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