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朱棣发动的政变,为何朱允炆的抵抗显得如此无力?( 二 )


在最初的战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李景隆的指挥不当,明军屡遭败绩 。但由于兵力所限,燕军占领的城市都是很快的放弃,因此双方展开了拉锯战 。在此期间明军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他们的顽强抵抗给朱棣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但是朱允炆的软弱再一次显示出来,他的一道圣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过了多次劫难,建文帝的妇人之仁最终将朝廷推向了深渊 。
经过四年的拉锯战之后,燕王正确分析了形势,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军对就会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占了南京,赶走了建文帝,那么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国之君,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是观望的态度 。朱允汶对朝政放手,注意倾听大臣们的意见,放手让他们管理 。但是,他对内廷宦官管理的非常严密,甚至苛刻,所以,有的宦官不断给朱棣通风报信出主意,说朝廷大军都在北方打仗,现在南京空虚,如果趁此时提兵南下,他们联合拥护朱棣的王公大臣作为内应,一举夺取南京,天下局势可定 。

于是,朱棣指挥燕军绕过大城市、一路南下,当时的建文朝廷已经乱作了一团,很多地方将领按兵不动,很快燕军就攻到了南京城下,城内的亲王与某些将领又擅自开门投降,南京终于被占领,建文帝不知所终,而且正如朱棣所料,地方上几乎没有人反对 。朱棣的靖难之役宣告成功,自己也登上了皇位,年号永乐 。而在朝廷内却是另一藩情景,投降的文臣只有廿四人,其他或逃跑,或自杀却有千人 。永乐朝廷几乎无人可用,可见建文帝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
【面对朱棣发动的政变,为何朱允炆的抵抗显得如此无力?】建文帝的帝王宝座,只坐了四年即告结束,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如果让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爱民如子,两袖清风,但做皇帝不一样,皇帝注定与鲜血分不开,他要排除异己;他要树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皇帝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建文帝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