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家长会教师发言稿怎么写?( 十 )


(三)加强孩子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的准备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准备,也包括阅读、书写和初步计算能力的准备 。入学前,家长要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有意注意、记忆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成人可以给孩子提一些观察、记忆的要求 。比如,请孩子把今天下了一半的棋在明天再摆出来;让孩子观察房间里物品的摆放,并用语言加以表述,等等 。还可以与孩子做一些训练性的游戏,如让孩子闭目听自然界的声音或成人有意发出的声音;听成人指令做事,成人提示孩子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孩子一次听完记住,再按顺序逐步完成.阅读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孩子入学后发生适应性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阅读跟不上 。所以入学前让孩子作好阅读准备也是相当重要的 。孩子年龄较小,现在引导孩子阅读绘本,效果比较好,生动的图画配上简单的文字,有大人讲解为主,还可以让孩子接编故事,仿照讲述,看图讲述等 。这样对孩子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是有力的促进 。学习拼音后,给孩子购买注音读物,慢慢引导孩子自主阅读,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家长耐心的配合,阅读能改变孩子的性格,阅读更能改变孩子的人生 。家庭要创造阅读氛围,大人主动阅读,在第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阅读,此时他的阅读量已经大大增加 。
(四)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上学后每堂课有40分钟时间,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讲,现在需要家长多培养孩子安静专注的做某一件事情 。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 。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是一促和很自然的接受方式 。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极大的兴趣 。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 。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得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 。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辩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大人要对孩子听的习惯负责 。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家长要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整理书包 。要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 。
(五)加强幼儿的社交能力,交际依靠表达 。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面临着新的伙伴群,要使孩子顺利过渡,处理好与新伙伴的关系很重要 。因此要积极地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在幼儿阶段孩子的社会程度不高,他们在群体中习惯接受别人的帮助,而很少想到帮助别人,有了纠纷常常求助于老师,缺乏经验自行解决矛盾的能力 。因此家长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比如让孩子主动与不认识的小朋友打招呼,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时能谦让,还可以教孩子一些解决纠纷的方法,如轮流、猜拳等,学会夸奖别人,会对人说“对不起”,与此同时要让孩子学会与家长沟通,会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告诉家长,同时也愿意配合家长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