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诗词读后感八开纸 经典诗词读后感|400字左右(13)


四句诗 , 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 , 到落花江南的重“逢” , “闻”、“逢”之间 , 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 , 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 , 读者却不难感受到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造成的浩劫 , 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  , 华年之盛衰 , 彼此之凄凉流落 , 俱在其中”(孙洙评) 。
羌村三首
杜 甫
其 一
峥嵘赤云西 , 
日脚下平地 。
柴门鸟雀噪 , 
归客千里至 。
妻孥怪我在 , 
惊定还拭泪 。
世乱遭飘荡 , 
生还偶然遂 。
邻人满墙头 , 
感叹亦歔欷 。
夜阑更秉烛 , 
相对如梦寐 。
其 二
晚岁迫偷生 , 
还家少欢趣 。
娇儿不离膝 , 
畏我复却去 。
忆昔好追凉 , 
故绕池边树 。
萧萧北风劲 , 
抚事煎百虑 。
赖知禾黍收 , 
已觉糟床注 。
如今足斟酌 , 
且用慰迟暮 。
其 三
群鸡正乱叫 , 
客至鸡斗争 。
驱鸡上树木 , 
始闻扣柴荆 。
父老四五人 , 
问我久远行 。
手中各有携 , 
倾榼浊复清 。
苦辞“酒味薄 , 
黍地无人耕 。
兵革既未息 ,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 
艰难愧深情 。
歌罢仰天叹 , 
四座泪纵横 。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初夏 , 杜甫几经艰辛 , 逃出被安禄山叛军占领的长安 , 辗转投奔到临时政府中央所在地凤翔 。五月十六日 , 肃宗授他左拾遗官职 。拾遗官是皇帝的近臣 , 官阶虽不高 , 却可以直接对朝政提出意见和建议 。杜甫素有“致君尧舜上 , 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 , 国难当头 , 他接受了左拾遗职 。不久 , 肃宗借事处罚宰相房琯 , 杜甫不顾个人得失 , 据理谏阻 , 触怒了肃宗 , 幸得大臣张镐等人求情 , 才免於治罪 。不久肃宗借口让他回家探亲 , 将他支使开去 。这对于忧国忧民 , 救亡心切的杜甫 , 是一个沉重打击。著名的长诗《北征》 , 和《羌村三首》这一杰出的组诗 , 就是此次从凤翔回到羌村家中之后所作 。
组诗的第一章 , 描写的是刚到家时悲喜交加的动人场面 。
前四句从写景入手 , 写到达羌村时沿路由远及近所见的景物 。先是西边天上的晚霞 , 从厚厚的云层中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束  , 走近家门又看到家门前的篱笆 , 傍晚归来的鸟群 , 这些景物 , 都是些极寻常的农村景物 , 使人倍感真实、亲切 。作者写这些景物 , 目的在于制造家的氛围 。第四句由写景转入写情  , “归客千里至”这句诗 , 语浅而意深 , 含意丰富 。作者回想自去年七月离家之后 , 自己历尽艰险 , 家人寄居在鄜州 , 这一带正是官军与叛军进行拉锯战的地区 , 与家人两地隔绝 , 双方音信全无 , 经受了多少揪心的牵挂啊!如今 , 家人老小幸存 , 自己也总算活着回来了 。个中滋味 , 可想而知 。
中间四句诗 , 是全诗的重点和中心 , 正面表现初见家人时悲喜交集的情景 , “妻孥怪我在” , 这个“怪”字准确、凝炼 , 传神传情 。这句说杨氏夫人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我” , 惊得呆了  , 一时分不清眼前是真是幻。“ 惊定” , 承上句“怪”字说 , 过了一会儿 , “ 还拭泪” , 仍然拭泪 。自然是喜极而泣 。因为是极度的喜  , 难以言明  , 正面说出反而不能充分表达其喜 , 不能表达战乱中妻离子散而又重新团聚时激动的感情 。因此 , 这两句诗 , 写喜而不直接说喜 , 而用悲的形式来表现 , 更具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量 。浦起龙总结杜甫这种抒情方法说 :“公凡写喜  , 必带泪写 , 其情弥挚 。”(《读杜心解》)写喜带泪写 , 或者说用悲来表现喜 , 这实际上是艺术表现上相反相承的辩证法 。上面两句 , 是写妻子悲喜交集的神态 。接着从心理活动来描写诗人自己感慨之情 。“世乱” , 是“遭飘荡”的原因 , 这五个字 , 包含了作者这一年多来 , 先是被俘陷入叛军之手 , 冒死逃脱后投奔肃宗 , 又因救房琯而险遭杀身之祸的种种艰险经历 。因此他重重地感叹说:“生还偶然遂” 。生还 , 可喜;偶然遂 , 想想又深觉可悲 。正因为侥幸生还 , 所以喜到极点;而念及命运无常又不由感慨 。和前两句相比 , 一从行动上表现 , 一从心理上刻画 , 不仅显得笔调富于变化 , 而且后者还揭示了前者所以如此的原因和背景 , 将夫妻悲喜交集的心境 , 表现得更加深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