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诗词的注解 秋夕全诗及注解( 二 )


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
4、天阶:露天的石阶 。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
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
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
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
赏析: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 。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
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完整版,带注解和译文的 。1、《秋窗风雨夕》完整原文: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1)秋灯秋夜长 。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2)!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
抱得秋情(3)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4) 。
泪烛摇摇爇短檠(5),牵愁照恨动离情 。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6)?
罗衾不奈(7)秋风力,残漏(8)声催秋雨急 。
连宵脉脉复飕飕(9),灯前似伴离人泣 。
寒烟(10)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11) 。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
2、注释:
(1)耿耿,微明的样子 。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 。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 。
(2)助凄凉,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 。秋梦绿,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笼的春夏景象 。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下句“不忍眠”矛盾 。
(3)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 。
(4)“自向”句,暗用唐代李商隐《嫦娥》诗中“云母屏风烛影深”句意,写寂寞 。泪烛,熔化的蜡脂如泪,故名 。也是以物写人 。“移”,程高本作“挑”,灯草才用“挑”,烛芯只用“剪” 。
(5)摇摇,指烛焰晃动 。爇(ruò),点燃 。檠(qíng),灯架,蜡烛台 。
(6)“谁家”二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 。
(7)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 。不奈,不耐,不能抵挡 。
(8)残漏,夜里将尽的更漏声 。
(9)连宵,整夜 。脉脉,通“霢霢”,细雨连绵 。飕飕,状声词,形容风声 。
(10)寒烟,秋天的细雨或雾气 。
(11)滴沥,水珠下滴 。
3、译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
已经觉得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
红楼梦中黛玉写的《秋窗风雨夕》的注解第四十五回写到黛玉值秋分时节又犯了咳嗽病,一天比一天重 。一日傍晚,突然变天,渐渐昏黑,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黛玉凄凄凉凉地拿起一本《乐府杂稿》来读,看了其中?《秋闺怨》、《别离怨》之类的诗,不觉心有所感,于是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代为拟作之意)一首,名之为《秋窗风雨夕》 。
这是一篇乐府体诗,诗题《秋窗风雨夕》恰与它摹仿的《春江花月夜》的题目对仗,而且是“反对”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的是作者在温馨恬谧的春夜里的绵绵情思,只有一点淡淡的哀愁和怅惘;而<秋窗风雨夕)则是凄风苦雨的秋夜,一个重病少女酸苦的哀思,悲凉的情绪如浓重的暗夜压在她的心头 。这个犹如娇花嫩草的少女,孤单寂寞地住在潇湘馆里,听着暗夜中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着窗棂,想着自己凄凉的身世和未来渺茫的前程,怎能不痛断肝肠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突然到来的秋风秋雨,惊破了她绿色的幻梦,预感到她短暂的青春年华就要逝去了,这是多么值得人同情 。对黛玉将来因悲愁泪尽而死,《秋窗风雨夕》是一次重要的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