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诗词 有关描写肇庆优美风景的诗句或对联( 二 )


所幸是建国以后,不少的现代伟人和名人不时来七星岩游览,因此而留下了大量的名诗名作,其中最有名的,是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郭沫若先生,陈毅元帅的四首诗 。这些诗作,极大地提高了肇庆七星岩的知名度 。
一,山多红豆树.
走进七星岩的南大门,莫问方向,只管沿z着大路前行,你兜了个500米的大圈子之后,便来到了天柱岩的背面;寻路直奔天柱岩,再前行约500米,终于峰回路转,绕到天柱岩的正面 。顺路正行时,猛然抬头,只见路左石壁上淋淋漓漓数行狂草大字,这就是当代著名学者兼大诗人郭沫若的诗作——《宿天柱阁》:
七星落地上,
天柱立中流 。`
山多红豆树,
窗对白凫洲 。
月下开菱镜,
云间结彩楼 。
勾留过一宿,
灯火是端州 。
文革前,郭老曾经数次来七星岩游赏,每次均有题咏 。这首《宿天柱阁》,是郭老一九六一年冬季初次来七星岩所作 。这首《宿天柱阁》,流畅、自然,平和,不矫揉,不造作,既是郭老在七星岩所留题咏中的佳作,也是七星岩名人诗作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
郭老的这首《宿天柱阁》,费墨不多,内涵却很丰富 。全诗八句%,由近及远,一句一转,一转一奇 。首二句大体概括七星岩全貌,第三句,写红豆,第四句写水鸟,第五句是湖水,第六句是高楼,七句八句是概括收束 。仔细玩味全诗,我们既能看到每一片段不同的景色,又能体会出全诗一气呵成的妙处,寓和谐于跳跃之中,这正是作者艺术技巧卓越高超的所在也 。
动中寓静是本诗的另一个特点 。此诗中虽然有许多动词,“落、立、多、对、开、结、过”等等,但是这些动词不是要表现热闹、喧嚣的场面,而是要写出幽静、平淡的意境 。郭老一旦拈起笔来,立即心静如水,尘世的喧嚣远远抛开去,显示出“老僧入定”,“古井不波”的深厚定力 。郭老把满腔热情掩藏在平淡之后,把深挚的感情被蕴藏在表面的平淡之中,我们只有耐心地去寻味,诗的妙处才能体会出来 。并不是只有绚丽雄奇才能打动人心,高明的艺术家往往在平淡中展示出实实在在的力量 。
郭老诗中所说的“红豆”,指的就是七星岩里随处可见的“海红豆”
从天柱岩郭老题诗处继续前行约五百米,山路左侧忽现一水池,名曰"莲池" 。在莲池上方之石壁上,又见一处石刻,这就是陈毅元帅1966年2月畅游七星岩时,所赋五言古诗《七星岩》,其词曰:
七星拔地起,洞穴腹内装 。
沥湖环四面,千顷姿汪洋 。
阆风亭欲飞,玉屏如铁墙 。
石室叹钻天,景福秘地藏 。
壁上题词句,千年成诗廊 。
对山擎天柱,任人说玄黄 。
彩楼挂其间,飘渺而微茫 。
蟾蜍立水面,仙掌在其旁 。
朝暮两相依,恰似姊妹行 。
禾坡有奇趣,离群守一方 。
高踞而南面,气宇最轩昂 。
我来游岩遍,怡悦荡心房 。
攀岩试腰脚,垂钓话濠梁 。
且喜腰脚健,少壮赞我强 。
谓我尚未老,可以上战场 。
陈总的这首《七星岩》,别具一番风韵,乃是一长篇歌行 。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构思新颖,想象丰富 。《七星岩》诗中有点有面,有详有略 。写面时,简洁遒劲,好似一幅疏阔的山水画;写点时,因势象形,维妙维肖,又如细密的工笔写真图 。诗人以高超的艺术词句,对七星岩的湖光山色作了细致描写 。诗篇结尾处画龙点睛式的评赞,更使得情调欢畅,趣味横生 。本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诗的开头四句是第一部分;
七星拔地起,洞穴腹内装 。沥湖环四面,千顷恣汪洋 。
开头四句,诗人从岛岩、洞穴和湖水入手,首先勾画出七星岩的大致概貌,并留下无限空间,以为下一部分的铺陈描述做好准备 。的
最后八句是《七星岩》诗的结尾部分:
我来游岩遍,怡悦荡心房 。攀岩试腰脚,垂钓话濠梁 。
且喜腰脚健,少壮赞我强 。谓我尚未老,可以上战场 。
诗人由喜山乐水的心旷神怡,一直写到自己虽年迈花甲(是年陈总六十五岁),但腰尚强,脚犹健,仍然"可以上战场",抒发出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情怀,展示出陈总"唯大将军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将军诗人本色 。尚
从第五句"阆风亭欲飞"到第二十二句"气宇最轩昂",是全诗的第二部分,也是全诗的重点 。七星岩主要由七座岩岛组成,这七座岩岛又可分为四组:东边一组两座岩岛:阆风岩和玉屏岩;中间一组两座是石室岩和天柱岩;北边一组一座名为禾坡岩 。陈老总用浓墨重彩,铺陈描摹出多姿多采各有特色的的"七颗星"来,如数家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