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诗词 关于灵隐寺的著名诗句( 五 )


春山古寺绕烟波,石磴盘空乌道过 。
百尺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前覆地多 。
不与方袍同结足,下归尘世定如何 。
诗中的"百尺金身"与"万龛灯焰",足以说明当时灵隐寺寺容之伟,规模之大 。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与僧侣结成方外之交 。身处尘世久了,身心疲惫不堪,偶尔到寺院走一走,便会像白居易说的那样"我来恍入金天界,三伏蒸炎半点无",宋戴复古也有"生无适俗韵,老欲结僧缘"之句,颇能道明世俗中人暂避尘世之想与偶得清静之望 。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改灵隐寺为灵隐山景德寺 。天禧五年(1021年),真宗赐名"景德灵隐禅寺" 。皇室对灵隐寺非常重视,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章懿太后赐脂粉钱九千五十四贯给灵隐寺,作为修茸寺庙之用 。后又因灵隐寺斋僧施粥的需要,于天圣八年(1030年),将位于杭州、秀州(今嘉兴)两地良田一万三千余亩,赐与灵隐寺作为庙产 。景佑二年(1035年),住持延珊将凿制于开宝二年(969年)置于吴越王家庙奉先寺(现已废)的经幢两座移至灵隐寺天王殿前 。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赐御绣《观音心经》二卷、《回銮碑》及飞白黄罗扇等御用之物 。庆历年间,丞相韩琦、参政欧阳修等奏赐契嵩所著书《传法正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论》三书(合称《嘉佑集》)和《辅教篇》等入藏 。宋仁宗准奏下旨传法院编入《藏经》,并赐契嵩"明教大师"的称号 。契嵩是北宋云门宗的名僧,主张融合儒释两教,以佛教"五戒"、"十善"会通儒家的"五常" 。他著有《原教论》一书,竭力反驳排佛者,以"原教论明,儒释一贯"的立论,来维护和阐发佛教教义,强调佛儒两家都以"教人为善"为宗旨,"相资善世",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敬重 。自此之后,灵隐寺名闻遐迩,海内外佛教信徒纷纷前来探求佛法 。当时的灵隐寺已成天下禅宗圣地 。苏轼任杭州知事时,政暇之际,常到灵隐寺休闲赋诗,不但将白居易所书"冷泉"两字之后补上一个"亭"字,还写了许多有关灵隐寺的诗句,其中《留题灵隐寺方丈》一诗,描绘了当时灵隐寺晨钟暮鼓、香火鼎盛的寺庙盛况: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
乔木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笔柳与蒲 。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
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 。宋高宗为保皇位,偏安东南一隅,不思迎回被金人掳去的徽、钦二帝,却大力宣扬他的"孝道",将一些名刹梵宇改为祀庙斋宫,把净慈寺改名为"报恩光孝禅寺" 。并于绍兴五年(1135年),将灵隐寺改为"灵隐寺崇恩显亲禅寺" 。高宗和孝宗时常到灵隐寺进香,闲暇之际,挥洒翰墨 。宋理宗把显亲禅寺原有的大雄宝殿改名为"觉皇殿",另外赐书"妙庄严域"四字 。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评定浙江禅院,径山为第一,灵隐次之,净慈又次之,宁波天童寺又次之,阿育第五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二月,诏令每年四月初八佛诞日赐帛五十匹于禅寺 。乾道六年(1170年),赐灵隐寺住持慧远号"佛海禅师" 。乾道八年(1172年),宋孝宗亲临灵隐,宣慧远奏对,又赐号"瞎堂禅师",改法堂名为"直指堂",又赐瞎堂禅师"直指堂"印 。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灵隐寺仿净慈寺建"田字殿",塑五百罗汉 。一时间,杭嘉湖地区盛传"数不清的灵隐罗汉" 。在元一代,共90余年,灵隐寺有建有毁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宋理宗赐号的"觉皇殿"蠹朽倾颓,由寺僧慈照、住持正传与平章张缔重修,历时四年,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竣工落成 。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竹泉法林禅师自净慈寺迁往灵隐,一度宗风甚炽,朝廷授其金斓衣 。不久,因他长期云游会稽山中,行院具疏奏请朝廷下旨并多次请他回归灵隐 。他勉强答应住了三年,就退居了幻庵 。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寺毁于兵火,损失惨重 。尽管住持辅良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重修,但仅建了方丈室与伽蓝堂,灵隐寺的盛况已不再,曾经有过的"食罗千夫"、"撞钟击鼓"的盛况已成过眼烟云,灵隐寺的衰落于元代初露端倪 。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是一介僧人,所以朱元璋定都金陵(今南京)后,就诏今天下举荐佛门高僧,召开了"无遮大会" 。灵隐寺为江南名刹,自然派了不少僧人前往参加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把灵隐寺住持见心复来召至京说法,轰动朝野,四众归敬 。明太祖亲封他为"十大高僧"之一,授以金斓袈裟,并命他撰"正心"、"崇本"、"观道"、"敬贤"四箴 。后因胡唯庸案牵连而被下狱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