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州的诗词 苏轼对常州的诗词( 二 )


几天后,苏东坡携全家定居宜兴的田庄 。置身于江南农家风光,苏东坡由衷地发出了感慨:“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来往一虚舟,聊从物外游 。有书仍懒著,且漫歌归去 。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 。”
这时苏东坡完全过着理想的生活,没有政治,没有公文,没有吃不饱饭的后顾之忧 。他完完全全地放松着自己,从从容容地享受着江南秀丽的风光 。
但命运总不让苏东坡有块宁静的土地 。这时政局起了极大的变化,朝廷又起用苏东坡,并委以重任 。喜忧参半的他只得告别了他刚刚建好的家园,启程赴任去了 。
四、 常州了缘
元佑八年,一直保护苏东坡的高太后去世了 。灾祸接连降到
苏东坡身上 。他连连被贬,从定州到英州,再到惠州,又从惠州被贬到海南岛的儋州 。直到元符三年,苏东坡等元佑大臣被大赦 。朝廷给了他一个虚职,允许他在外州任便居住 。这样,苏东坡就面临着去哪里养老退休、安享晚年的选择 。
苏东坡的第一个选择是回四川老家 。中国人都讲究“叶落归根”,而且他的父亲苏洵墓穴旁留有苏轼、苏辙的两个位置 。苏东坡一度也曾想“叶落归根”,但他从熙宁元年服父丧离开四川老家以后,3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了 。他在四川既没有田产,也没有亲人,他只好放弃了回老家的打算 。
苏东坡的第二个选择是杭州 。苏东坡两次任职杭州,他与那里的老百姓感情非常好,而且杭州的山山水水也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很想去那里定居 。他曾说过:“蜀若不归,即以杭州为佳 。”但杭州的生活费用很高,他在那儿也没有田产 。苏东坡一生不断迁徙流放,生活困顿,没有积蓄,最后也只能作罢 。
苏东坡的第三个选择是去颍昌(今许昌)和苏辙相聚,将来去嵩山隐居 。苏东坡想到自己兄弟两人自入宦后一直离多聚少,现在都已年迈,他很想和苏辙团聚 。不过这时政治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庇佑元佑党人的向太后已经逝世,政治风向又转回原状 。他越来越感到颍昌离京城太近,绝不能清静 。而且苏辙这几年流离贬谪,经济也很拮据,自己一家去他那里,又将加重他的负担 。他考虑再三,毅然放弃了去颍昌与弟弟相聚的计划 。
苏东坡的第四个选择便是去常州、宜兴 。他在宜兴买有田产,能够供他生活 。他的儿子家人也在常州一带生活,可以就近照顾他 。在常州、宜兴一带,他还有不少好朋友,如蒋之奇、单锡、钱世雄等,尤其是钱世雄,在他被贬南方时,不断派人送信送物,两人的情谊始终不渝 。在常州居住,他可以和老朋友们比邻而居,吟诗作赋 。而且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 。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朋友朝夕相处,安度自己的晚年,何乐而不为呢?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今已决计居常州” 。然而一路的颠簸,使得苏东坡身体极为虚弱 。他在返常州的途中不幸染病 。抵达常州后,病情始终不见好转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7月28日,北宋一代文豪苏东坡走完了他六十六年的人生旅途,终老于常州城内顾塘桥畔孙氏馆 。
纵顾苏东坡的一生,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展示了一幅绚烂的江南风光,使他与好友们订下了“鸡黍之约” 。然虽有定居誓言,但毕竟未经深思熟虑,是信口所至 。真正到了常州地区,苏东坡领略到了那水乡山野的神韵,便深深地吸引住了 。中年离开黄州时,苏东坡两次上表乞求居住常州,终于如愿以偿,从此和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即使在元佑时期,他政治上红极一时时,他还和常州籍大臣胡宗愈(完夫)讲定:“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 。”他在北归途中,一路均有人热情挽留,有的甚至无偿提供居舍,但他总是坚定地说:“然某缘在东南!”他终于返回了魂牵梦萦的常州 。最后遂了他在熙宁七年在常州悼念钱公辅的《哀词》中的夙愿:“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 。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 。”
“出处穷达三十年,未尝一日忘吾州 。”这是宋费补之对苏东坡与常州之缘最确切的概括 。
苏东坡与常州之缘,正如他自己所说:“殆是前缘 。”参考资料:知道
描写常州的诗句或歌词有哪些?

  1. 《答孙常州见忆》
    唐代:戴叔伦
    画鹢春风里,迢遥去若飞 。
    那能寄相忆,不并子猷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