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知识|最完整的诗语知识大全

诗歌知识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 , 诗词伴随了中国人五千年的历史 。在诗词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 衍生出了许多独属于诗词的术语 , 这些术语让诗词得以完善 , 让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找到自己想读的诗 , 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 , 了解这些“诗语” , 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 分辨能力 , 更上一层楼!
诗歌知识|最完整的诗语知识大全

【古风】
诗体名 。即"古诗"、"古体诗" 。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 , 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 , 即感伤己遭" , 中有不少名篇 。
【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 。诗体名 , 和近体诗相对 。产生较早 。每篇句数不拘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 。不求对仗 , 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
【四言诗】
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春秋以前的诗歌 , 如《诗经》 , 大都为四言 。汉代以后 , 格调稍变 。自南朝宋齐以后 , 作者渐少 。
【五言诗】
诗体名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 。起于汉代 。魏晋以后 , 历六朝隋唐 , 大为发展 , 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 , 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
【六言诗】
诗体名 。全篇每句六字 。相传始于西汉谷永 , 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 , 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 。有古体近体之分 。但均不甚流行 。
【七言诗】
诗体名 。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 , 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 。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 , 恐不可信 。魏曹丕《燕歌行》 , 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 。到了唐代 , 大为发展 。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
【杂言诗】
诗体名 。古体诗的一种 , 最初出于乐府 。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 , 无一定标准 , 最短仅一字 , 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 , 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
【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 。"乐府"一名 , 始于西汉 , 惠帝时已有"乐府令" 。至武帝始建立乐府 , 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百思特网乐 , 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 , 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 , 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 , 因配合音乐 , 有时也称乐府 。
【歌行】
古代诗歌的一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 , 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 , 二者虽名称不同 , 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 , 一般比较自由 ,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 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 , 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
【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 , 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科举时代之试帖诗 , 因诗题多取成句 , 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 。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 , 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
诗歌知识|最完整的诗语知识大全

【联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 , 相联成篇 。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 。初无定式 , 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 , 依次而下 。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 , 续者须对成一联 , 再出上句 , 轮流相继 。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 , 绝少佳作 。
【集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 , 拼集而成一诗 。现存最早的集句 , 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
【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
都是指“格律诗”而言 , 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