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知识|最完整的诗语知识大全( 二 )


【排律】
诗体名 。律诗的一种 。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 , 故名 。每首至少十句 , 有多至百韵者 。除首、末两联外 , 上下句都需对仗 。也有隔句相对的 , 称为"扇对" 。
【绝句】
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 , 因定格仅为四句 , 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 , 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 , 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 , 已有绝句 , 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 , 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 , 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
【律诗】
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 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 , 成熟于唐初 。八句 , 四韵或五韵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 首句可押可不押 , 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 , 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 , 则为排律 。律诗中 , 凡两句相配 , 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 , 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 , 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 , 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 , 下句称"对句" 。
【应制诗】
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 。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 。内容多为歌功颂德 , 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
【试帖诗】
诗体名 。也称"赋得体" 。起源于唐代 , 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 , 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 , 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 , 冠以"赋得"二字 , 并限韵脚 , 内容必须切题 。清代限制尤严 。
【古绝】
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 。古绝多用拗句 , 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 。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 , 但全诗用律句 , 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
【入律古风】
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 。特点为:1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2换韵 , 且多为平仄韵交替;3通常是七言 , 四句一换韵 , 换韵后第一句入韵 , 全诗似多首"七绝"的组合 。
诗歌知识|最完整的诗语知识大全

【诗余】
指“词”而言 , 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 , 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
【句式】
句式是指一句诗的节奏 。参考【节奏】
【谋篇】
谋篇指诗词的结构章法而言 。对于诗 , 前人总结的经验很多 , 但归结起来一般不出“起”、“承”、“转”、“合”四字 。
【平仄】
“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 , 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 , “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 , “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原来平是指平声 , 仄是指上去入三声 , 但在普通话中 , 入声已经消失了 。)
【四声】
即语调的平上去入 , 合称四声 。
【平起与仄起】
平起指首句第一二字均为平声 , 仄起指首句第一二字均为仄声 。这是近体诗平仄句式的构成之一种 。具体请参照【平仄简表】
【平起平收与仄起仄收】
构成近体诗的基本句型 , 即首尾的平仄相同 , 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 。具体请参照【平仄简表】
【句脚仄起平收】
这是近体诗押韵的基本规则 , 即上句不押韵 , 仄声收 , 下句押平声韵 。
【对句与邻句】
律诗每一联为两句 , 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 , 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
【律联】
第一二句为“首联” , 三四句为“颌联” , 五六句为“颈联” , 七八句为“尾联” 。
诗歌知识|最完整的诗语知识大全

【粘对】
即是指在平仄上 , 对句相对 , 邻句相粘 。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 , 二四六分明”的口诀 , 具体请参照【对句相对 , 邻句相粘 , 首尾相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