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的意思|为什么说“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二 )


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洛口地区突然下起暴雨 。梁军夜惊,萧宏居然丢下部队,跟几名骑兵往南逃走了 。将士们见主帅失踪,一时不知所措,也相继跟着溃逃南还,他们将甲杖、病患、老弱全部遗弃在洛口,导致梁军不战而丧师五万!看到梁国的军队如此无能,魏人愈发轻视南朝,宣武帝就下诏书给元英,令其“乘胜荡平东南” 。

【上兵伐谋的意思|为什么说“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梁武帝知道后,急忙令昌义之进驻钟离城,以便阻挡魏兵南下 。这样,南北朝时期最大的一场战役即将打响了 。
上兵伐谋的意思|为什么说“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南军与北军在钟离决战
魏军受不住诱惑,决定进攻钟离城公元506年,梁军因主帅萧宏擅自逃走,不战而败于洛口 。魏军在元英的率领下乘胜追击,于当年十月包围了钟离城 。在几年的南北交兵中,梁国颓势尽显,军士们一看到敌军就胆怯,呈现出无能而又软弱的一面 。在经过洛口之战后,元英认为南朝不堪一击,是该荡平江南的时候了 。
但是,另一名魏国诸将邢峦却不这么认为,他对南朝军队的特点很熟悉,知道他们虽然不擅长野战,但守城能力却不容小觑 。魏国之前就曾进攻过刘宋与萧齐,皆因对方城守坚固才无功而返 。如今魏宣武帝与中山王元英都被洛口之战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忘记攻打义阳时的坚难,居然孤注一掷地以数十万大军去围攻一座钟离城 。在梁人坚固的城墙之下,魏国的将士难免要成为炮灰;而且这座城池位于江淮之外,运粮十分不便,需要速战速决才行 。因此邢峦上书魏帝,请求停止进兵,待日后再举 。
然而毕竟洛口之战中的梁军显得太无能了,面对主力不战自溃的敌军,任谁都难以抵挡诱惑,必然想要乘胜追击以便完成统一大业 。所以,宣武帝否决了邢峦的建议,他要求立即进军,不得盘桓 。邢峦深知兵法,不解地说:“若正欲以八十日粮取钟离城者,臣未之前闻也”,他知道这座城池十分险固,梁人只要坚守不出,等到明年春天魏军粮饷耗尽时,就可以扭转战局、反败为胜 。于是邢峦请求将自己的部队一并交给元英,不肯指挥这场没胜算的战争 。宣武帝便将他召回朝中,换萧宝夤来助阵 。
十一月,得知魏兵已经抵达钟离后,梁武帝急令曹景宗都督二十万兵马前去救援,双方的兵力都增加到了数十万,大战一触即发 。
上兵伐谋的意思|为什么说“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邢峦认为攻城并非魏军所长,不应落入梁人防守反击的圈套
钟离之战爆发,梁军奇迹般地获胜507年正月,元英与杨大眼率领数十万魏军攻打钟离,他们兵分两路,元英从邵阳洲南岸进攻,杨大眼据守北岸以通粮道 。昌义之带领三千人驻守在城中,魏人虽然百思特网分番相代,一天之内发起数十次进攻,但不出邢峦所料,梁兵很好地守住了这座城池,前后杀伤魏兵数以万计,尸体堆得跟城墙一样高 。这是因为元英犯了兵家大忌,没有认识到《孙子》里说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道理,采用攻城这种下下策,导致数十万士卒全成了炮灰 。
到了二月,眼看局势不利,宣武帝才下诏要求班师 。然而元英心有不甘,他上表说二月淋雨不止才耽误了攻城,待三月天气晴朗后,自己一定能攻下钟离,请求魏帝再多给一些时间 。宣武帝便派范绍前去商议攻守,范绍看到钟离坚固的城墙及险峻的环境后,劝元英尽早班师,然而立功心切的元英却不同意 。
就在魏兵进退维谷之时,梁国已经部署反攻了 。梁武帝调遣负责镇守合肥的韦睿兵马,令其北上与曹景宗汇合 。韦睿领命后,立即带领援军昼夜兼行 。当时梁国军士大多畏惧魏兵强盛,都劝韦睿缓慢行军,韦睿则说:“魏人已坠吾腹中,卿曹勿忧也”,认为魏军在长达百日的攻城之战后,粮草即将耗尽,已是强弩之末,援军应尽快抵达以便收拾残局 。因此,在韦睿的快速行军下,梁国援军在十天之内就抵达邵阳附近,与曹景宗汇合 。曹景宗见到韦睿,礼遇备至,梁武帝知道后,感叹说:“二将和,师必济矣 。”
梁军进抵邵阳洲,在一夜之间截州为城,距魏军营帐仅百余步,元英见状大惊说:“是何神也!”梁军的铠甲又十分精新,军容甚盛,北人望之气夺 。魏军杨大眼将万骑来战,韦睿便令部下结车为阵,用强弩来射穿魏国的骑兵,杀伤甚重,杨大眼也被射瞎了一只眼睛,败下阵来;次日元英亲自来战,韦睿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指挥,一天之内战数合,魏军退却 。之后曹景宗又于杨大眼旁筑垒,形成合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