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仨》有感怎么写?( 九 )


其实吧!这就印了那句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和那些同世界的人聚合,而不是把自己的世界装扮成别人那样,就算装扮成了那也顶多就是个抄袭而已,虽然可能你也会像别人一样得到一些好处,但是,别忘了看看那些跟你曾经世界一样的人,他们得到了原本你也会得到的好处是不是比你的多?
文中有一处,我印象有些深刻,杨绛生钱瑗的时候,她没有叫喊,医生问她“既然那么疼为什么不叫喊?自己忍着疼 。”
杨绛说:“我叫了喊了就不疼了吗?”
医生笑笑,觉得中国的女人都这么有哲理吗?
那么反观到一些事上,有时候难过,痛苦,难道事实就会改变吗?眼界如果放不开,心界如果看不开,那我就是那些个生产时拼命叫喊的人 。
莫名其妙叫喊了一通,疼还是疼了,但有时的确是如此的,心情不好的时候需要发泄 。至少没那么苦闷 。杨绛不喊,因为人家有钱钟书,她并不苦闷,也不抱怨,她所感皆是幸福 。
我叫喊,因为我还没遇见那个会为我分去苦闷的人,所以,我喊喊怎么了?不怎么 。烦恼的时候这样想想好像心里也就平复了许多 。
如有他们一般爱情,真当尽得人生多倍感怀 。
向着自己的路,大步向前,我们总会遇见人生的每个相遇 。

读《我们仨》有感怎么写?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以朴实含蓄的文字,记述了一个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故事,感人至深 。我利用几个晚上的时间,半断半续地读完了它,尔后又禁不住多次回头重温了某些细节 。掩卷思之,感动之余,略有所悟 。
感悟之一:生活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杨绛说,她与先生钟书、女儿圆圆,“是不寻常的遇合” 。“我们仨”相守在一起,各自做着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一起承担,“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杨绛从与钱钟书结婚同去牛津求学写起,以平静的语调、谐趣的笔法和脉脉温情,写了她和夫女相处的许多细节 。我们不难领会到他们是怎样相濡以沫,相互支持、鼓励、包容与谅解,同时我们也领悟到,一个和谐融洽的美好家庭,是需要彼此用心去共同创造的 。
感悟之二:读书和工作,其乐也融融 。在牛津,他们把假期的全部时间都投入了读书 。除了大学图书馆,还经常到市图书馆去借阅,一回到寓所,就“拉上窗帘,相对读书” 。回国后虽然历经战火、失业、疾病和政治运动的煎熬,但“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 。圆圆受到家庭熏陶,自小就喜欢读书,“院子里一群孩子都在吵吵闹闹地玩,这女孩子却在静静地看书”,到11岁时已读过《西游记》、《水浒》等小说了,而且还练就了过目不忘的本领 。读书工作可以使人变得坦然,还能以此自解,“所以‘人心惶惶’时,我们并不惶惶然” 。